第十章 欧陆风情 (4/9)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这就是‘沉没的图书馆’…”我喃喃自语,怀着近乎朝圣的心情,漫步于寂静的书架之间,指尖极其轻柔地拂过那些承载着千年智慧、仿佛带有温度的书脊。我似乎能感受到,无数先贤——数学家、哲学家、建筑师、航海家——曾在此处沉思、演算、争辩、追求真理的精神印记,如同低语般在空气中回荡。这里保存的,是威尼斯乃至西方理性文明的另一座看不见的基石。

    在一张位于图书馆中心区域的古老石制书桌前,我停下了脚步。桌面上,摊开着一本以奇异合金薄片制成的“书”,书页并非纸张,却轻薄如翼,上面以极其精密的工艺刻满了复杂的逻辑符号、几何图形与层层递进的推演过程。而在书页的中央,一枚由纯粹光线构成的、不断进行着自我逻辑演算、结构复杂无比的立体符文,正静静悬浮着,散发着冷静而睿智的光芒。

    逻辑之钥。

    它仿佛拥有灵性,感受到了我身上“智慧之钥”的熟悉气息、L.M.笔记本中遗留的精神印记,以及我眼中那纯粹而无杂质的求知欲。它轻轻颤动,随即化作一道清澈的、由无数逻辑符号构成的流光,如同归巢的乳燕,精准而温柔地没入我的眉心。

    刹那间,庞杂而有序的信息洪流涌入我的意识海——关于“定义”的绝对清晰,关于“推理”的严密链条,关于“证明”的无可辩驳,关于“系统”的宏大构建…这些西方理性文明的精髓,与我灵魂中已然融合的东方智慧相互碰撞、激荡,最终开始缓慢而坚定地融合。我眼中的世界,仿佛瞬间被加上了一层清晰无比的、由逻辑关系构成的隐形骨架,万物的联系与规律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晰度呈现出来。我忽然更深切地理解了L.M.在笔记本中写过的一句话:“理性是爱情的骨架,没有它的支撑,再美的情感也会如威尼斯的水,随潮汐来去,难以构筑永恒的家园。”

    第三幕:叹息桥下·理性的浪漫与未完成的告别

    取得“逻辑之钥”后的第二天,仿佛是为了平衡那过于庞大的信息冲击,也为了完成L.M.信中的第一个请求,我们再次雇佣了一艘刚朵拉,前往著名的叹息桥。

    船只随着水流,缓缓靠近了连接总督府与监狱的这座封闭桥梁。桥体只有两扇镂空的石窗。

    “传说,过去的囚犯经过此桥,从窗口最后望一眼外面的世界,会发出深深的叹息。”船夫用带着浓重口音的英语解释着,随即又露出一个浪漫的笑容,“不过现在,人们更相信另一个传说:恋人们在桥下接吻,他们的爱情便会得到永恒的祝福。”

    刚朵拉随着水流,轻盈地滑入了叹息桥短短的阴影之下。桥洞内光线骤然暗淡,清凉而静谧,仿佛与外面喧嚣的世界隔绝。我翻到L.M.笔记本中关于叹息桥的一页,上面只有简短的几句话:“今日在叹息桥下,等至日落,他终未至。方知有些约定,如同威尼斯的潮水,错过了便是永远。但我不后悔等待,因为等待本身,已是对爱情最虔诚的确认。”

    方舟轻声念完这段话,然后看向我,眼中翻涌着复杂的情感,有对往昔遗憾的唏嘘,也有对当下拥有的珍惜。他轻轻抬起我的下巴,在叹息桥的古老阴影与运河破碎摇曳的波光交织成的独特氛围中,低下头,温柔而坚定地吻住了我的唇。

    这个吻,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它没有少年热恋的激情澎湃,却带着一种经由漫长时光等待(无论是L.M.的六十年,还是我们彼此曾经的寻觅)和严密逻辑确认后的、坚定不移的深沉爱意。仿佛在无声地宣告:我以理性推导,遍历所有可能,得出爱你至永恒的结论,并愿用我余生的每一个瞬间,来实践和证明这个命题。这也是对L.M.那份无果等待的一种跨越时空的回应与慰藉。

    一吻结束,刚朵拉已轻盈地滑出桥洞,重见灿烂天日。运河两岸的喧闹声、光线、色彩再次涌入感官。

    我脸颊微红,呼吸稍显急促,但眼中却满是清亮透彻的光彩,如同被水洗过的星辰。我轻轻靠着方舟坚实温暖的胸膛,听着他平稳有力的心跳,看着两岸古老的宫殿缓缓后退,如同翻阅一页页凝固的历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尘岸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chenan/read/97/11.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