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欧陆风情 (2/9)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冒险精神与精密计算下的从容。

    我倚着船舷,望着那片渐行渐近的城市轮廓,红瓦、黄墙、绿窗,在潟湖的波光中摇曳生姿,如同海市蜃楼,却又坚实得不容置疑。晨雾尚未完全散去,给这座水城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远处的钟楼在晨曦中若隐若现,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手中,紧握着那封L.M.的信,威尼斯,是我们履行承诺的第一站。

    “这就是马可·波罗启程的地方。”方舟不知何时来到我身边,与我并肩而立,他的目光也投向那片迷人的景象,“东西方文明在这里交汇,理性与浪漫在这里融合。如今,也成为我们连接一段往事的起点。”

    我点点头,感受着这座城市的独特气息。与长安的厚重、敦煌的神秘不同,威尼斯散发着一种精致的理性之美,每一处轮廓都透着数学般的精确,仿佛一座由几何与音乐构筑的水上宫殿。

    根据L.M.信中提供的模糊地址——“一条僻静水巷,门前有石狮雕像,露台爬满常春藤”,我们避开了主岛那些昂贵的酒店,几经询问,终于在一片相对安静的区域,找到了那座隐藏在水巷深处的古老水上别墅。别墅的外立面是典型的文艺复兴风格,岁月在墙体上留下了斑驳的痕迹,门前的石狮雕像虽布满青苔,却依旧威严。年迈的房东太太玛尔塔夫人打开门,她有着威尼斯人特有的深邃眼眸和历经风霜的从容。

    当我们说明来意,提及“L.M.”这个名字时,她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化为悠远的回忆之色。“L.M....那位东方来的女士…”她喃喃道,侧身让我们进屋,“这么多年了,几乎无人问起。她离开时曾说,总有一天,会有人来取回她留下的东西。我几乎快要忘记这个承诺了。”

    别墅内部保留了古老的拱顶和壁炉,却又巧妙地融入了现代的舒适设施。最令人心折的是那方私密的露台,雕花石栏上果然爬满了苍翠的常春藤,下方便是碧绿荡漾的私人运河。玛尔塔夫人为我们端来两杯香气浓郁的意式咖啡,然后颤巍巍地取出一个看起来颇有年头的桃心木木盒,盒子上镶嵌着贝母,工艺精美。

    “这是L.M.女士离开时托我保管的,”玛尔塔夫人将木盒递给我,眼神中带着一种交接重任的庄重,“她说这里面有她对威尼斯的观察,或许对未来的有缘人有用。”

    第一幕:水巷迷踪·理性的迷宫与情感的刻痕

    道谢后,我们捧着木盒来到临水的露台。清晨的威尼斯,水面泛着金色的波光,偶尔有刚朵拉载着早起的游客悄然滑过,船夫的哼唱声断续传来。我小心翼翼地打开木盒,里面是一本皮革封面、边缘略有磨损的笔记本,扉页上,是L.M.那熟悉的娟秀字迹:“给未来的旅人——愿你们比我幸运,愿你们的追寻,皆有回响。”

    笔记本里,用工整而细致的笔触,详细记录了L.M.当年在威尼斯的每日见闻、思考与手绘的草图。她的文字冷静而客观,充满了理性的观察。在描述圣马可广场时,她写道:“这里的每一块石板都并非随意铺设,其坡度、缝隙都经过精密计算,即使遇到acqua alta(高水位)涨潮,水流也会按照预设的路径迅速退去,将损害降到最低。威尼斯的美丽,建立在无与伦比的理性基石之上。”

    我们按照笔记本中一页带有特殊标记的指引——“于午后阳光能恰好投射至水底某处基石时,前往此处”,再次登上了黑色的刚朵拉。狭长的船身灵巧地滑入蛛网般密布的水巷。年轻的船夫有着地中海岸阳光亲吻过的深色皮肤,他一边娴熟地撑篙,一边用沙哑而富有磁性的嗓音哼唱着悠远而略带忧伤的意大利民歌。歌声在两侧高耸的、色彩斑驳的墙壁间碰撞、回荡,最终落入潺潺水声之中,成为这座城市背景音的一部分。

    阳光被狭窄的天空切割成缕,在潮湿的墙壁上投下变幻的光影。我的目光掠过那些历经数百年风霜的石桥、窗棂和建筑立面,它们虽然陈旧,却蕴含着一种惊人的和谐与稳定,仿佛一首用石头谱写的凝固交响乐。

    “这里的每一块石头,”我轻声道,仿佛怕惊扰了这份宁静,又仿佛在与笔记本中的L.M.对话,“都仿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尘岸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chenan/read/97/11.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