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想到了什么:“会不会是风向和风力的影响?强阵风持续吹拂河面,可能会给河水的流动增加额外的动力,让流速增加?!”李工眼睛一亮:“有这个可能!但咱们没有这一代的天气记录,无法判定是不是这个原因。”
这次勘测的主要任务,是修建一条总干渠,将先前那些小型的引水渠工程全部连接起来。总干渠的规划与建设,对整个塔里木河流域的水资源调配和农业灌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流速数据的准确性则是这一庞大工程的核心要素之一。
张志成皱着眉头:“流速要是偏差 0.1米每秒,咱这工程结构设计可就麻烦大了。”
李工点头应道:“是啊,就拿这总干渠来说,别看仅仅是 0.1米每秒的流速差,在设计上就会面临很多棘手的问题。一旦流速比预估的高了,那河水对总干渠渠壁的冲击力将会显著增大。依据水力学原理以及咱们以往修渠的经验来判断,流速每升高一点儿,渠壁承受的冲击力就像灶里的火苗被风一吹,使劲往上窜。”
张志成接着说:“要保证总干渠渠壁能抵抗住水流冲击,那在设计的时候,就必须得增加材料用量。这样一步一步……再到具体施工的环节里,工期大概率会往后拖。”
李工有些忧心的讲道:“最要命的是,如果在设计阶段咱们没有充分考虑流速的影响,等总干渠竣工投入使用后,渠壁长时间被大水流冲击,时间久了,就会出现裂缝、渗水!要是超出渠壁结构所能承受的极限,干渠恐怕会突然垮塌……这损失就没算了!”
回到营地后,张志成和李工径直走向赵队长的营帐。此时,赵队长正和孙专员在营帐内对着一张简易地图,比画着讨论后续的勘测安排。见张志成和李工面色阴沉地走进来,赵队长心头猛地一紧,忙放下手中的铅笔,急切问道:“出问题了?!”
张志成向赵队长和孙专员详细汇报:“赵队长,孙专员,今天测量流速出了状况。第一次测出来流速是 0.37米每秒,这比正常范围高了些。我们不敢马虎,把测量环节仔仔细细捋了一遍,从仪器安装到测量操作,都查了个遍,还换了测量点重新测。结果呢,新的数据一个是 0.36米每秒,另一个是 0.35米每秒,还是高。周边能想到的因素,像测量仪器是不是有毛病,测量员操作有没有失误,还有附近那点河岸地形变化,我们都查了,根本不是这些原因。现在就怀疑,要么是上游气候、地质有啥变化,要么是风向风力在捣鬼,可手头又没证据。”
赵队长听完,脸色刷地就沉了下来,霍地站起身:“嗯……技术上我是不太懂,但流速数据对咱总干渠规划建设那就是命根子!你们……”还未说完,便被孙专员的冷哼所打断:“这事儿必须得重视!肯定不能稀里糊涂接着干了!你们俩就没想想其他招?像是上游有没有人瞎折腾?老乡自己开渠饮水?”那眼神就像审视犯人似的,盯得人浑身不自在。
张志成无奈地摇了摇头,态度却很坚决:“孙专员,目前还真没发现这些情况。”
李工在一旁补充道:“我们沿着河岸查看的时候,是发现一处有点坍塌,不过那点动静,顶多影响一小片水流,绝不可能让这么大区域流速都异常。赵队长,能不能联系一下附近的气象部门?看看能不能搞到详细气象资料,这就能确定是不是风在作怪。”
赵队长停下脚步,手摸下巴,沉思片刻后说道:“行,刚好咱们有电台,我这就跟上级汇报,但营地这边也不能闲着,流速监测得加密,隔会儿就测一次,把数据变化都记清楚!再派几个机灵的队员,往上游多跑跑,发现有啥不对劲的立马回来报信!”
李工把几个从一师工程大队抽调来的经验丰富的老队员叫到一个大帐篷里,大家围坐在一起,气氛热烈又带着几分焦急。一人吧嗒了一口莫合烟,缓缓说道:“我以前在别的地方搞勘测,碰到过类似情况。那回是上游有座破桥,桥墩塌了几个在河里,不显眼,但水流到那就跟发疯似的。咱是不是也得好好瞅瞅塔里木河上游有没有这种‘定时炸弹’?”
另一个皮肤黝黑的队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