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志成的全力支持下,加上众人对陈启明态度的转变,陈启明心中那团热火终于熊熊燃烧起来。他深知肩上担子的分量,立即带领技术组投入了紧张的工作要尽快在关键渠段落实\"黏土-卵石复合结构\"防渗方案,为整个工程打开新局面。,
黎明时分,戈壁滩上的风沙依旧肆虐,陈启明已经带着技术组来到施工现场。\"黏土铺设的厚度必须精确到厘米,\"陈启明用木棍在地上划出清晰的标记,\"这是整个防渗结构的基础,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工人们围成一圈,不时提出问题。
\"陈教授,厚度偏差会有什么具体影响?\"一个年轻工人高声问道。
陈启明抹去额头的沙尘,耐心解答:\"过厚会增加成本,影响结构稳定性;过薄则防渗效果大打折扣,我们的努力就白费了。\"
讲解结束后,陈启明二话不说套上防水服,纵身跃入渠底。刺骨的渠水浸透了他的裤腿,他却浑然不觉,弯下腰亲自示范卵石砌筑。\"注意看,卵石要这样斜向排列,相互咬合。\"他的动作娴熟精准,卵石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严丝合缝地组合在一起。
工人们看得目瞪口呆。这位戴着\"右派\"帽子的专家,竟能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亲力亲为。大刘忍不住喊道:\"陈教授都这么拼,咱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与此同时,王力正在为物资调配奔波。他每天都要与胜利三场的赵强通电话:\"赵场长,今天的卵石开采进度如何?运输车队安排妥当了吗?\"
\"王副指挥放心,一切按计划进行。\"赵强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
为确保运输安全高效,王力带着车队负责人和当地向导反复研究路线。他指着地图说:\"这片盐碱地容易陷车,这个陡坡对重载车辆太危险,都需要绕行。\"经过周密测算,他们在山谷中开辟了一条新路线,提前清理路面,设置醒目路标。
在三人默契配合下,工程进展神速。改造后的渠段防渗效果显著,水资源损失大幅降低。工人们的干劲越来越足,常常天不亮就开工,直到夜幕降临才收工。
工程汇报会上,孙专员看着进度报表,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同志们辛苦了。陈教授的方案成效显著,工程进度超出预期。这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
陈启明连忙起身:\"孙专员过奖了。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大家的信任让我深受感动。我会继续竭尽所能。\"
张志成表态:\"我们会严把质量关,科学安排进度。\"王力接着说:\"物资保障方面请放心,我会确保供应及时充足。\"
会后,陈启明立即赶往施工现场检查。大刘见到他,热情地迎上来:\"陈教授,跟着您我学到了真本事!\"
陈启明拍拍他的肩膀:\"是我们共同的努力。你们施工时的认真负责,才是成功的关键。\"
大刘挠挠头,诚恳地说:\"之前对您有误会,现在才知道您是真专家。以后您指哪儿,我打哪儿!\"
夜幕沉沉地笼罩着营地,马灯在风沙中摇曳,昏黄的灯光给戈壁滩平添几分暖意。张志成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营地帐篷,裤腿上还沾着未干的泥浆。
一掀门帘,就见林悦正伏在简易木桌前整理文件,煤油灯将她的侧影投在帐篷布上。张志成搓了搓冻得发红的手,轻声道:\"林悦同志,这么晚还在工作?要注意劳逸结合啊。\"
林悦闻声抬头,利落地将鬓角的碎发别到耳后:\"张副指挥回来了。我把今天的伤员情况和物资消耗统计好,明天调度会上用得着。\"她说着从暖水瓶里倒出半缸热水,\"喝口热水暖暖,戈壁滩上夜里寒气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