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两人看着战士们累成这样,心里一阵难受,二话不说就加入到推磨的队伍里。王力个高手打,双手握住磨杆,身体微微前倾,用力推着石磨。在他的带动下,石磨转得顺畅了些。
随着这边越来越热闹,很多职工和劳改犯听说炊事班在连夜磨豆做豆腐,都自发地跑来帮忙。一时间,推磨的、加水的、运送豆糊的,大家分工明确,干得热火朝天。虽说大家都忙了一天,累得不行,可一想到能吃上可口的豆腐,每个人都像打了鸡血似的,浑身充满了干劲。
劳改犯里头,有个老头,以前在家乡做过豆腐。他看着大家的操作,忍不住上前指点:“磨豆的时候,水得一点一点加,这样磨出来的豆糊才细,做出来的豆腐口感才好。”众人听了,赶紧照着他说的做,果然,磨出的豆糊更均匀顺滑了。
石磨在众人的推动下,一刻不停地转着,豆糊源源不断地从磨盘边缘流出来,汇聚在一旁的大盆里。盆里的豆糊越来越多,散发出浓郁的豆香。
另一边,老班长和几个炊事员正专心熬着提炼好的石膏。他们守在大锅旁,眼睛死死盯着锅里的石膏,时不时用勺子搅一搅,生怕温度不均匀。熬石膏这事儿,得有极大的耐心和细心,温度稍微出点差错,豆腐就可能做不成。
“老班长,这石膏熬得差不多了吧?”一个炊事员问道。老班长仔细瞧着锅里石膏的样子,想了一会儿说:“再等等,火候还差点。这可是关系到豆腐能不能做成的关键,可不能马虎。”
终于,石磨旁的大盆装满了细腻的豆糊,锅里的石膏也熬好了。大刘主动请缨:“我来抬这盆豆糊,送到熬石膏那边去。”说着,他双手稳稳地托住盆底,小心翼翼地站起身来。旁边的人也赶忙上前帮忙,扶着盆的边缘,一行人缓慢地朝着熬石膏的大锅走去。可就在快要走到大锅旁时,大刘的胳膊不知怎的突然软了一下,原本端得稳稳的豆糊盆猛地倾斜了一下。“哗啦”一声,一大块豆糊顺着盆边滑落,掉在了地上。
“哎呀!”众人齐声惊呼。老班长更是瞪大了眼睛,心疼得差点跳起来,“咋这么不小心!”大刘满脸愧疚,手忙脚乱地想要稳住盆子,嘴里不停说着:“对不住,对不住,我也不知道咋回事,胳膊突然就不听使唤了。”
王力见状,赶忙上前安慰道:“别慌,别慌,大家都累了一天了,难免出点差错。”老班长看着地上的豆糊,眼眶都红了,他蹲下身子,嘴里喃喃自语:“可惜了,太可惜了。”周围的人也都默不作声,气氛一下子变得凝重起来。
“老班长,别难过了,咱们赶紧把剩下的豆糊处理好,还能做出不少豆腐呢。”张志成说道。老班长深吸一口气,站起身来,“对,不能因为这点意外就前功尽弃。大伙都别愣着了,继续干活!”
先前那名指点过加水的老头,走到那盆剩下的豆糊旁,伸手轻轻搅动了几下,“这豆糊的成色还不错,咱抓紧时间,还能做出好豆腐。”
老头撸起袖子,露出干瘦却结实的手臂,示意大刘把豆糊盆放稳。他双手握住舀豆糊的大勺,动作不紧不慢,稳稳地将豆糊一勺一勺舀进架在大锅上的细密纱布里。每舀一勺,他都轻轻晃一晃纱布,让豆糊均匀分布。“这一步可得仔细,豆糊铺得匀,出浆才多。”老头一边忙活,一边低声念叨着。
接着,老头让几个年轻战士帮忙,把纱布的四角提起,扎成一个紧实的包。他自己则站在大锅旁,指挥着众人把豆糊包悬在锅上方。“来,大伙一起用力,慢慢往下压。”在老头的指挥下,战士们齐心协力,双手握住豆糊包的绳子,一点点往下压。豆糊里的汁水透过纱布,淅淅沥沥地滴进锅里,发出轻微的滴答声。
老头眼睛紧紧盯着锅里的豆浆,时不时用手指蘸一点尝尝温度。张志成见状,便拿出温度计,仔细测量起来。王力调侃道:“老张,你这比照顾媳妇坐月子还精细啊。”张志成笑着说:“做豆腐可是个技术活,温度控制不好,就做不出好豆腐。这关系到咱们能不能改善伙食,可不能马虎。”
“这温度差不多了!”豆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