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师部之行 (3/7)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和一些懂行的老同志聊了聊,都觉得就目前的条件来说,蒸发量很难找到有效的办法去弥补,毕竟咱们改变不了这大气候。”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但这蒸发是水面上的事儿,水下的渗透问题,才是重中之重。你想想,南疆这气候和地理条件,水资源的自然损耗可不只是蒸发,渗漏同样严重。蒸发这一块,我们防不住,那就在渗漏上多下功夫。你们在规划里对渠道的防渗措施是怎么考虑的?”

    张志成神色有些赧然,“我们想着走最短路线,利用地势,在地下水位高的区域,或许能起到一定的涵养作用。”他边说边指向规划图上相应的线路。

    李工眉头微皱,神色变得严肃起来,目光紧紧盯着规划图,“小张啊,这只是零零散散的具体措施,缺乏一个整体的、系统性的规划。光有这些,远远不够。”

    他抬起头,看着张志成,语重心长地说,“渠道防渗,可不是简单地选选线路就能解决的。不同地段的地质结构差异很大,有些地方土壤疏松,渗漏风险高。有些地方可能存在暗河。你只想着地下水位高的区域,那其他地方呢?

    “何况通过的这片胡杨林,还只是往一个村输水的路径。那天郑指导员来,聊起塔河流域几个团场的开荒情况,这条总干渠就是给这些开出来的耕地输水的。那这些团场的分布你们考虑了没有?耕地面积有没有计算?不同的农作物的单位需水量是多少?”

    张志成被问的哑口无言……团场的分布已经呈现在规划图上,耕地面积也有大致估算,但这些地终究是要种上东西的。水是用来灌溉这些作物,而不是喂给地喝。不同的作物,需水量也肯定不同,就跟人一样,块头大吃得多,个子小吃得少。

    李工缓了缓语气:“咱们这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就拿团场分布来说,总干渠的走向得根据各个团场的位置来科学规划,这样才能保证输水效率最大化,要是线路不合理,水资源在输送过程中就会造成极大浪费。还有耕地面积,这直接关系到总需水量的计算。至于农作物,现在估计还都没定下来,但上级应该有也大致的考量,你们就要根据这个考量,来建立几套预案,到时候确定了是什么,立马就能跟得上才行!”

    林悦在一旁认真听着也入了神,忍不住问道:“李工,那不同农作物的单位需水量,对我们规划具体有哪些影响呀?”

    李工没有回答,而是把机会给了张志成。

    “林悦同志,不同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差异很大。比如棉花和小麦,它们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水量各不相同。如果我们不清楚这些,在规划灌溉方案时,就没办法精准供水。供多了,浪费水资源还可能导致土壤盐碱化。供少了,农作物又长不好,影响收成。所以,我们得制定分阶段、分区域的灌溉计划。”

    李工听后拍了拍张志成的肩膀,高兴地说到:“你看,你都知道,就是没想到!不过现在想到了,做起来就会很快!”

    兴许是太激动,说话快了,李工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张志成赶忙起身,拿来暖瓶,给他床头的缸子里加了些热水。

    李工接过热水,喝了几口,慢慢缓了过来。他摆了摆手,示意自己没事。“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渠道的维护和管理。南疆的风沙大,其他自然灾害也不算烧,这些都得提前考虑应对措施。”

    两人围着规划图,一直聊到护士来打针才停下。“李工,您好好休息,我们把这些问题都解决好,然后就把规划上报。等批复了,你肯定也出院了,再带着我们一起干!”

    李工笑着摆摆手,说道:“这些也不是我自个儿想出来的,也是最近和熟悉这里的老同志聊天,问完之后总结的。想的你肯定会来,这就一股脑都倒给你了!年龄大了人唠叨,别嫌烦啊!哈哈!”

    李工告别后,轻轻带上病房门。张志成下意识地整了整衣领,像是要整理好自己的状态,而后侧身让林悦先行,朝药房方向走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长河锁浪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changhesuolang/read/97/57.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