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张志成和李工心中的担忧依旧没有消散。他们在附近重新选取了一个测量点,准备再次进行流速测量。这一次,两人亲自动手,每一个步骤都严格遵循操作规程,不敢有半分懈怠。
二十面橘色测旗在三百米河段次第展开。测深杆插入浑浊河水时,张志成腕部肌肉微微隆起——这是李工交给他的特殊技巧,通过杆体震颤判断河床硬度。
“李工,这次你来掐表读数。”李工应道:“好!”测量结束后,新得出的流速数值为 0.36米每秒。张志成看着记录的数据,眉头皱得更紧了:“和之前的结果有那么一点差别,但还是高于正常范围!这应该不是偶然的误差了。”
两人站在河边,脑海中飞速运转,思考着可能影响流速的各种因素。李工率先开口:“上游的山区如果近期有大量降水或者积雪融化,河水流量肯定会增加,流速就会跟着变快。但现在这个季节,不是传统的丰水期,这种可能性应该不大。要是上游水量突然增加,我们规划的总干渠进水口大小、渠道坡度都得重新设计,不然根本承受不住。”
张志成接着说:“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河道的地形发生了变化。比如有新的障碍物出现,或者河道出现了淤积、侵蚀什么的,都会改变水流的速度。就像我们之前看到的河岸坍塌,虽然目前看起来影响不大,但也得持续关注。”说完,两人便沿着河岸缓缓前行,眼神锐利地查看是否有明显的地形改变迹象。
在更上游的测量点,张志成和李工顶着烈日,再次认真地进行测量操作。测量完毕后,得出的流速为 0.35米每秒。李工无奈地摇摇头:“这结果让我更加困惑了,流速的变化毫无规律可言,到底是什么原因……这流速不确定,总干渠的设计就像在沙地上建楼,根基不稳。”
就在他们苦思冥想之际,负责勘查周边环境的队员匆匆赶了回来,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汇报道:“李工,沿着周边仔细查看了,并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异常情况。”
此时,张志成突然一拍脑袋,像是想到了什么:“会不会是风向和风力的影响?强阵风持续吹拂河面,可能会给河水的流动增加额外的动力,让流速增加?!这要是风的影响,那在总干渠的设计上就得考虑防风措施,不然水流不稳定,对渠道破坏很大。”李工眼睛一亮:“有这个可能!但咱们没有这一代的天气记录,无法判定是不是这个原因。”
这次勘测的主要任务,是修建一条总干渠,将先前那些小型的引水渠工程全部连接起来。总干渠的规划与建设,对整个塔里木河流域的水资源调配和农业灌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流速数据的准确性则是这一庞大工程的核心要素之一。
回到营地后,张志成和李工径直走向赵队长的营帐。此时,赵队长正和孙专员在营帐内对着一张简易地图,比画着讨论后续的勘测安排。见张志成和李工面色阴沉地走进来,赵队长心头猛地一紧,忙放下手中的铅笔,急切问道:“出问题了?!”
张志成向赵队长和孙专员详细汇报:“赵队长,孙专员,今天测量流速出了状况。第一次测出来流速是 0.37米每秒,这比正常范围高。我们不敢马虎,把测量环节仔仔细细捋了一遍,从仪器安装到测量操作,都查了个遍,还换了测量点重新测。结果呢,新的数据一个是 0.36米每秒,另一个是 0.35米每秒,还是高!周边能想到的因素,像测量仪器是不是有毛病,测量员操作有没有失误,还有附近那点河岸地形变化,我们都查了,根本不是这些原因。现在就怀疑,要么是上游气候、地质有啥变化,要么是风向风力在捣鬼,可手头又没证据。这些流速数据直接关系到总干渠的设计和施工,要是不准确,整个工程都得受影响。”
赵队长听完,脸色刷地就沉了下来,霍地站起身:“嗯……技术上我是不太懂,但流速数据对咱总干渠规划建设那就是命根子!文件里说总干渠设计流量容差只有 5%!三天前的沙尘暴,上游支流是不是有改道?""
还未说完,便被孙专员的冷哼所打断:“这事儿必须得重视!肯定不能稀里糊涂接着干了!你们俩就没想想其他招?像是上游有没有人瞎折腾?老乡自己开渠饮水?”那眼神就像审视犯人似的,盯得人浑身不自在。
张志成无奈地摇了摇头,态度却很坚决:“孙专员,目前还真没发现这些情况。但我们不会放松排查,一定会把原因找出来。”
李工在一旁补充道:“我们沿着河岸查看的时候,是发现一处有点坍塌,不过那点动静,顶多影响一小片水流,绝不可能让这么大区域流速都异常。赵队长,能不能联系一下气象部门?看看能不能搞到详细气象资料,这就能确定是不是风在作怪。要是能拿到气象资料,结合流速数据,就能更准确地分析问题了。”
赵队长停下脚步,手摸下巴,沉思片刻后说道:“行,刚好咱们有电台,我这就跟上级汇报,但营地这边也不能闲着,流速监测得加密,隔会儿就测一次,把数据变化都记清楚!再派几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