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队长归来 (3/4)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七 ↓

听后微微一怔,刚要说话,张副院长轻轻摆了摆手,接过话头:“小张,苏联在水利建设方面有很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他们的意见对我们很重要。不过……”

他顿了顿,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丝凝重:“我和林师长商量过,本来是想明天再告诉你们的。但既然你都说起来了,那就今晚讲吧。你们之前传回来的勘测数据,经过苏联专家的研判,他们认为在塔里木河流域建设长效性水利设施,难度极大,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话一出,包厢内顿时陷入了一片死寂。所有人都愣住了,脸上露出震惊和难以置信的表情。

此时苏联专家在众多领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毕竟他们来自一个在工业、科技等方面相对发达且经验丰富的国家,对于新中国的建设,尤其是像兵团所在边疆地区的开发,被视为重要的技术与经验来源。各单位对苏联专家的意见都极为重视,甚至奉为圭臬。

而塔里木河流域建设长效性水利工程对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而言,是关乎南疆生存与发展的命脉工程。

南疆虽资源丰富,但干旱少雨,水源的有效利用与调配极为关键。长效性水利工程一旦建成,便能稳定地灌溉大片农田,从而保障兵团职工以及当地百姓的基本生活需求,同时为人口的增长和聚居提供坚实基础。另外,完善的水利设施能够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稳固与开发,其战略意义深远,不可替代。

张志成双眼圆睁,额头上青筋暴起,“蹭”地一下站起身来,声音带着几分颤抖与愤懑:“他们在莫斯科的暖气房里,能听见塔里木河的水声吗?”他摊开缠着纱布的掌心,“工程大队的沈班长告诉我,后面埋着十七个兄弟的血!”他的眼神中满是不甘与执着,死死地盯着张副院长,势必要从他那里得到一个不同的答案。

张副院长看着激动的张志成,叹了口气,说道:“小张,我理解你的心情,大家都付出了很多。但苏联专家的分析是基于多方面专业考量的,他们指出塔里木河的地质结构复杂多变,沙质土壤稳定性差,且河流径流量季节性差异极大,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让长效性水利设施难以长期稳定运行。”

李工也皱着眉头,神色凝重地说:“张副院长,这些问题我们也注意到了,而且在实地勘测中也找到了一些解决的办法,就不能再争取一下吗?”

赵队长在一旁拍了拍张志成的肩膀,试图让他冷静下来,“小张,别激动,先听听领导们怎么说。”

张副院长微微点头,推了推眼镜,说道:“大家要清楚,这并非一蹴而就的事,需要严谨的科学论证。不过院里也认为不能停下脚步,要进一步细化现有的数据资料,从其他可行的角度去探索水利工程的建设方案,哪怕是临时性的灌溉优化措施,也要尽力推进。”

张志成狠狠地吸了一口气,像是要把内心的愤懑与不甘全都压下去,可那声音依旧止不住的带着火辣与倔强:“张副院长!我晓得苏联专家那是权威,可他们连塔里木河的地皮都没踩过,光靠些数据就把这工程判了死刑,这怕是太不讲道理!我们在那鬼地方,顶着沙尘暴,挨着野狼咬,好不容易摸出点门道,这就全泡汤了?小蒋兄弟把命都留在了那儿,为的啥?不就是盼着能建起这长效水利工程,让南疆换个新模样!”

他的眼神连带着全部的精神都开始燃烧,带着一种执拗的蛮劲,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而且我们搞勘测时,真真切切发现了些转机嘞。就说那有些地方的土,虽说沙多,但也有点子黏糊劲,要是用上些特别的加固防渗法,说不定就能稳住。还有那河流水量,时多时少,咱就整一个能调节的水利枢纽,丰水时把水存起,枯水时再放出来,理论上绝对行得通咯。反正我们湖南人最不怕的就是困难!当年毛主席带领我们打江山,哪次不是从绝境里杀出条血路。这搞水利,肯定也能拼出个所以然来!”

李工在旁边连连点头,他回想起在勘测过程中,那些顶着烈日、迎着风沙的日子,和张志成一同钻研数据、摸索方案的时光。“小张这话说到点子上,咱不能松劲。当地的老牧民、老住户们祖祖辈辈在这生活,他们那些土办法也是智慧。苏联专家的经验是个宝,可咱自己的努力也不能抹杀。”李工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他想起一位老牧民曾给他展示过如何利用当地的红柳和胡杨树枝加固河岸,那看似简单的方法,却蕴含着当地人对这片土地深深的了解和适应。

赵队长亦是面色凝重,话语掷地有声:“师长,副院长,我们在一线那是咬着牙想把这工程干成。要是就这么撂挑子,大家的心气儿可就全没了……南疆耽搁不起呀!”赵队长脑海中浮现出工程大队队员们的脸庞,那些年轻的、充满朝气的面孔,他们远离家乡,来到这荒无人烟的地方,为的就是能改变南疆的面貌。如果此时放弃,他无法面对那些满怀期待的眼神。

张志成又一次紧紧盯着张副院长,只要对方敢说个“不”字,就要跟他理论到底:“张副院长,我恳请您再给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长河锁浪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changhesuolang/read/83/28.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