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师部之行 (2/6)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七 ↓

样,突然觉得很有意思,便佯装还有些生气,挑了挑眉,质问道:“怎么过了这么久才想起道歉?当时你那话说得可坚决了。”

张志成的脸微微泛红,有些窘迫地挠了挠头,“之前一直忙工程的事儿,疏忽了。但我后来仔细想了想,每个地方都有它独特的文化和历史,不能一概而论。我不该那么片面地评价上海,更不该不尊重你的家乡。”

林悦看着张志成那诚恳的样子,差点忍不住笑出声,她故意板着脸,“哼,这道歉来得可真不容易。不过看你这么有诚意,我就勉强接受了。”说完,嘴角还是忍不住微微上扬。

两人说着话,已经来到了医院门口。走进医院,消毒水的味道扑面而来,走廊里人来人往,护士们脚步匆匆。张志成和林悦按照指示牌找到了李工的病房。推开门,只见李工正半靠在病床上,脸色略显苍白。

看到张志成和林悦进来,李工眼睛一亮,挣扎着想要坐起来。张志成赶忙上前,扶住李工,“李工,您别动,好好躺着。

李工摆了摆手,急切地问道:“小张,工程进展怎么样了?”张志成点了点头,从包里小心翼翼地拿出规划图,在病床前的桌子上展开,“李工,这是我们重新做的规划,河湾那里情况复杂,我们遇到了不少问题,但也有了新的发现。”李工戴上眼镜,目光紧紧地盯着规划图。

许久,他的手指落在河湾的位置,缓缓开口:“这河湾沉砂的设计,思路是对的,利用天然河湾来沉淀泥沙,能大大减少总干渠的泥沙淤积。但你们考虑过没有,河湾的水流变化无常,特别是在汛期,这沉砂效果会不会受到影响?”

“我们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汛期时,河湾水流速度加快,确实可能会让部分泥沙来不及沉淀就被冲走。所以我们打算在河湾的关键位置设置一些导流堤,引导水流,让泥沙能更有效地沉淀。”

李工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赞许:“嗯,这个想法不错。不过导流堤的设置一定要精准,位置和角度稍有偏差,可能就达不到预期效果。另外,河湾的河岸稳定性也要着重关注,一旦河岸坍塌,不仅沉砂池受损,还可能倒憋水,堵塞总干渠。”

等李工说完,张志成立刻接着请教:“李工,还有这个蒸发量的问题,我们也一直在琢磨,却始终没有太好的思路。”

李工靠在病床上,微微眯起眼睛,陷入了短暂的思考,随后缓缓说道:“在我看来,堵不如疏。一味地盯着蒸发量,其实有点舍本逐末了。最近我在医院很闲,也和一些懂行的老同志聊了聊,都觉得就目前的条件来说,蒸发量很难找到有效的办法去弥补,毕竟咱们改变不了这大气候。”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但这蒸发是水面上的事儿,水下的渗透问题,才是重中之重。你想想,南疆这气候和地理条件,水资源的自然损耗可不只是蒸发,渗漏同样严重。蒸发这一块,我们防不住,那就在渗漏上多下功夫。你们在规划里对渠道的防渗措施是怎么考虑的?”

张志成神色有些赧然,“我们想着走最短路线,利用地势,在地下水位高的区域,或许能起到一定的涵养作用。”他边说边指向规划图上相应的线路。

李工眉头微皱,神色变得严肃起来,目光紧紧盯着规划图,“小张啊,这只是零零散散的具体措施,缺乏一个整体的、系统性的规划。光有这些,远远不够。”

他抬起头,看着张志成,语重心长地说,“渠道防渗,可不是简单地选选线路就能解决的。不同地段的地质结构差异很大,有些地方土壤疏松,渗漏风险高。有些地方可能存在暗河。你只想着地下水位高的区域,那其他地方呢?

“何况通过的这片胡杨林,还只是往一个村输水的路径。那天郑指导员来,聊起塔河流域几个农场的开荒情况,这条总干渠就是给这些开出来的耕地输水的。那这些农场的分布你们考虑了没有?耕地面积有没有计算?不同的农作物的单位需水量是多少?”

张志成被问的哑口无言……农场的分布已经呈现在规划图上,耕地面积也有大致估算,但这些地终究是要种上东西的。水是用来灌溉这些作物,而不是喂给地喝。不同的作物,需水量也肯定不同,就跟人一样,块头大吃得多,个子小吃得少。

李工缓了缓语气:“咱们这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就拿农场分布来说,总干渠的走向得根据各个农场的位置来科学规划,这样才能保证输水效率最大化,要是线路不合理,水资源在输送过程中就会造成极大浪费。还有耕地面积,这直接关系到总需水量的计算。至于农作物,现在估计还都没定下来,但上级应该有也大致的考量,你们就要根据这个考量,来建立几套预案,到时候确定了是什么,立马就能跟得上才行!”

林悦在一旁认真听着也入了神,忍不住问道:“李工,那不同农作物的单位需水量,对我们规划具体有哪些影响呀?”

李工没有回答,而是把机会给了张志成。

“林悦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长河锁浪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changhesuolang/read/83/28.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