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在否定一个被天下读书人奉为圣人的存在,而且,范闲自己心里也清楚,夫子的话,从他那个现代人的角度来看,简直是至理名言。
范闲的大脑飞速运转,他知道,今天这个回答,关系到自己的生死,也关系到整个庆国的未来。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抬起头,直视着庆帝的眼睛。“回陛下,臣以为,夫子之言,虽有偏颇,却也并非,全无道理。”
哗!
满朝文武,又是一片哗然。这个范闲,胆子也太大了!竟然敢说夫子的话有道理?
太子李承乾的眼中,闪过一丝幸灾乐祸。他觉得范闲这次死定了,竟然敢附和那种大逆不道的言论。
二皇子李承泽则是眉头紧锁,他没想到范闲会这么回答,这太冒险了。
庆帝的眼神,也瞬间变得冰冷。“哦?说来听听,何为偏颇,何又为道理?”
“臣以为,‘君为轻’,此言偏颇。”范闲的声音,清晰而坚定,“君,乃国之根本,社稷之象征。无君,则国将不国,天下大乱。此乃定国安邦之基石,不可动摇。”
他先是肯定了君权的重要性,让庆帝和满朝文武的脸色,稍稍缓和了一些。
“但是,”范闲话锋一转,“夫子所言‘民为贵’,臣,深以为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乃是国之基石。若百姓流离失所,食不果腹,心中充满怨气,那这江山,即便再稳固,也终有,倾覆的一日。”
“大唐为何强大?臣不知。但臣知道,一个国家,若想长治久安,必然要让百姓,安居乐业。得民心者,方能得天下。”
范闲这番话,不卑不亢,有理有据。他没有全盘否定夫子,也没有完全附和,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民本思想”和“君权神授”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既给了庆帝台阶下,又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庆帝听完,沉默了。他看着下方这个侃侃而谈的儿子,眼神变得无比复杂。有欣赏,有忌惮,也有一丝……希望?
或许,这个身体里流着叶轻眉血脉的儿子,真的能给这个已经陷入绝境的庆国,带来一丝转机?
“说得好。”许久,庆帝才缓缓开口,声音里听不出喜怒,“得民心者,方能得天下……说得好啊。”
他从龙椅上站了起来,环视着殿下的群臣。“都起来吧。哭哭啼啼,成何体统!大唐的夫子,只是说了几句话,就把你们的胆子,都吓破了吗!”
群臣战战兢兢地站了起来,不敢说话。
“宰相。”庆帝看向林若甫。
“臣在。”
“朕命你,即刻,再次组建使团。”庆帝的声音,充满了疲惫和决绝,“这一次,朕要你们,拿出我庆国,最大的诚意。”
林若甫心中一颤,他知道,庆帝这是,要彻底投降了。
“陛下……”他刚想劝说。
“朕意已决!”庆帝打断了他,“告诉大唐的天帝,我庆国,愿意臣服。”
“另外……”庆帝的目光,落在了长公主李云瑞的身上,那目光,冰冷得没有一丝温度。“朕的皇妹,长公主李云瑞,端庄淑惠,尚未婚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