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是要将这一面大旗给举起来。
既然李隆基已经倒了下去,那他便不能再让安禄山如同原本历史之中那般,夺下整个洛阳了。
同样的,也包括后续杀入长安的吐蕃。
这些人对整个九州所造成的杀孽,是旁人难以想象的。
顾易可以接受动荡出现。
因为这是秩序的重塑,也是文明的进步。
但他不能让这一次的烽火再次伤到了整个九州的根本!
潼关。
在经过漫长的跋涉之中,已经不堪重负的李隆基终是赶到了潼关。
其实洛阳距离潼关并不算远。
但奈何李隆基的年纪已经很大了,而且他的心里压力同样也不小,这一路可谓是受尽了折磨。
杨国忠早已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就一直等待着李隆基前来。
他的本意是直接就走。
不仅仅是害怕安禄山杀过来,同样也生怕惹出其他风波。
但奈何李隆基的身体扛不住如此远行了。
无奈之下,杨国忠只能等待。
其实他想让李隆基前往蜀地同样也有着自己的私心,因为他的不少亲信如今皆是在蜀地。
可以说,只要李隆基去了蜀地,那便已经在他的掌控之下了。
这才是最为关键的原因。
虽然仍是有些担忧节外生枝,但李隆基的身体如此,他亦是无可奈何。
值得一提的是——
高仙芝和封常清二人如今也正在潼关之内。
自因为离开洛阳的关系,他们与杨国忠接触了一二,并且听从顾易的安排故作乖顺,如今杨国忠早已将他们当成了自己人。
在生死面前,杨国忠似乎还分得清轻重,知道自己的能力不够,早就将这二人调了回来。
潼关内外,无人知晓洛阳城已然天翻地覆。
初抵关隘,李隆基尚有一丝惊魂未定。然安稳睡过一宿,多年养成的奢靡积习便如藤蔓般缠绕上来,瞬间驱散了恐惧。
就在这战云密布的前线雄关之内,他竟重拾旧趣,与杨玉环及一众宫女嬉戏宴饮起来。
杨国忠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几番欲劝。
李隆基却只慵懒摆手:“再歇两日。”
仿佛关下那十万兵马筑成的防线,给了他无尽的安全感。
然而,就在次日。
李亨派出的使臣,与顾易遣来密会高、封二将的信使,几乎同时抵达潼关。
当李隆基接见使者,听闻李亨已在洛阳“顺应天命”、接受百官劝进、登基为帝的消息时,整个人如泥塑木雕般僵立当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