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人生的路 (2/3)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鼓掌过后,刘培文才转头拿过桌子上的收获,指出一段,示意男生读给大家听。

    “他考虑的是写文章,巧珍还是只能说些农村里婆婆妈妈的事。上次她来看他,他已经明显地感到了苦恼……”

    男生念着念着就不念了,教室里也静的可怕。

    他们忽然觉得自己都成了“高加林。”

    “我……这!”男生涨红了脸,似乎想辩解自己并不是见异思迁的人。

    刘培文笑了笑,把杂志要了回来。

    “其实从刚才这位同学的例子,我们很容易看得出,高加林所面临的困境,并不是他一个人的困境,而是一代人的困境!

    “特别是我们这一代人,从农村走向城市,个体的命运在城市与乡村之间交叉转折下所遇到的困境。

    “我们热爱文学,并不应当只热爱故事本身,更应该洞悉其中所象征的东西,和内在的意涵。

    “也许在《人生》的作者看来,时代的浪潮下,每一个试图突破自我的个体,都是‘高加林’,而城市与乡村,本质上是人生道路选择的象征。当初为了梦想抛弃‘巧珍’,后来才明白她的好,可是我们所热爱、追求的梦想,不也有可能是一个个‘亚萍’吗?”

    教室里寂静无声,所有人都在思考。

    刘培文继续开口说道:“我把我们这一代从乡镇走向城市的同学,叫做‘小镇做题家’。

    “什么意思呢?就是从一个小小的村镇,通过考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的人。

    “如今上了大学之后,很多同学忽然仿佛就拥有了全世界,觉得自己跟农村已经格格不入了。不想回去、不愿回去,甚至觉得自己不能回去。这其实就是一种逃离。

    “逃离乡土的人,就像孩子年少时嫌弃母亲一样,只是人生必经的阶段,等多年以后,或许我们就会有新的认识。

    “这就是我从这篇小说,想跟大家分享的第一点:我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越来越多的选择会出现,但一定不要忘了自己的根在哪里!”

    教室里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个年代的大学生是纯粹的,他们热衷于追求理想,热爱文艺,但或许因为太过于熟悉的缘故,很少有人能审视脚下的土地。

    如今刘培文的一席话,无疑是夏日里的一瓢冰水,让人一个激灵,顿时醒悟。

    等掌声平息,刘培文再次提问。

    “再来谈谈另一个问题,这部小说里,高加林主动与被动的选择下的人生悲剧,究竟是谁造成的呢?”

    这次同学们面面相觑,不敢开口了。

    刘培文只好自问自答:“当然是高加林自己,他本可以做很多正确的事,他本可以拥有虽然不够美满,但足够幸福的人生。”

    “而人世间最大的痛苦,不是我做不到,正是这四个字。”

    刘培文转身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我本可以。

    “这就是我想告诉大家的第二点:在我们漫长的人生路上,一看就做不到的事情,是不会让人后悔的,只有那些本可以做到,最后却没能做到的,才让人痛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是,我怎么成文豪了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bushi0wozenmechengwenhaoliao/read/97/638.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