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总想创出新意的孟阳忽然提出一个引起轩然大波的建议。只见他站在高处,挥舞着手中的一张图纸大声说道:“我要求进行动力气球空降训练!有了空中支援,我们就能避开地面上的恐龙和无尽的沼泽了!”那是他上次死里逃生总结出来的经验。
鹤云飞眉头紧锁,觉得他说的也有道理,但心里却在默默估算着风险;郭振虎则暗暗叫苦,心想这不是自找苦吃,拿命冒险吗?但他们都经不住孟阳的软磨硬泡。
最后鹤云飞答应说:“我去申请设备,但安全措施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很快,中科院送来的十套滑翔伞和六套便携式折叠动力气球装置整齐摆放在营地。高欣欣激动地跳起来:“太棒了!以后我们就是‘空中奇兵’了!”
马文庸却神色凝重地说:“别忘了,白垩纪可是有空中霸主翼手龙的,那可比地面上的恐龙更危险。”
陈苗苗调皮地吐了吐舌头:“马老师,有装备总比没有强嘛!”
马文庸笑了:“就你聪明。”他忽然想到还需要一台水下摄影机。因为上次穿越事件突发偶然,科考队没有准备水下探测设备,所以没能对白垩纪的水下资源进行记录和采样研究,更别说对水下生物状况进行考察了,这不能不说是最大的遗憾。
林一洲很快答应了他们的申请。没多久,一个宗红色的篮球被送到了基地。
这款水下探索机是中国自主设计研发的一系列新型高精度潜水机器人和多功能探测器的产品之一,名为“水下球状电眼”。它是根据水下动物为生存而形成的动力学经验,和生物适应性原理设计完成的。
嘎子叶青看到这台潜水器,两眼放光,异常兴奋。他围着设备打转问道:“这小家伙在水下的探测速度,还有精准度,或者广域度上怎么样?”
武器专家赵海林展开说明书,详细讲解:“这是科学家们吸收了海洋生物上亿年的进化方式和游动形态制造的,能像鱼一样在水中游弋。
叶青问:“它的动力能源来自什么地方?能潜多深?”
赵海林说:“这机器人的动力是借助在海洋内环流的热量,或者是太阳能储存的,能在海面航行几公里,也能潜到海底将近7英里深处进行监测,并可以采集各色海洋标本。”
“真是出类拔萃!就是不知道它拍摄的画制清晰度怎么样?”大导演邹东旭询问道。
赵海林说:“邹导别急,这里内置的全息摄像机在无光环境下也能拍出4K画质。可以在非常暗的光线下进行低照度,甚至是无灯光的拍摄,十分轻便。”
陈苗苗明白,这将意味着他们可以在白垩纪的水下进行实况转播了,就兴奋地喊着:“我要去拍神龙湖!”
邹导说:“我只需要它能够帮助我们探寻到一个从未见过的海底世界,能看到水底的情况,并做清晰的记录就可以了。”
嘎子叶青忽然说:“这有何难?你告诉我怎么拍就行。”大家忽然想到,在所有的队员中要数嘎子的水性最好,为此还有人给他取了个外号叫“嘎鱼”。
队长鹤云飞让大家认真检查每一件设备,确保它们都能正常工作。队员们兴奋而紧张地期待着即将到来的冒险。
林一洲跟鹤云飞最后确定参加考察的人员。鹤云飞说:“虽然很多人都是去过白垩纪的人,但有些人能不能再考虑一下?”
“谁呀?”林一洲故意问。“那几个女的。”鹤云飞轻描淡写地说。
“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