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沈星云眉头紧皱:“确实有些异常,稍后再谈。”他意识到问题的复杂性,随即转向科考队员,语气放缓,“马老师的问题很有价值。研究天体运行,必须深入了解宇宙能量构成,哪怕是黑洞这种‘宇宙死穴’,也可能藏着关键线索。”
他切换到一幅黑洞模拟图像,继续讲解,“一般认为,恒星灭亡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收缩、爆炸、聚变,压缩时空形成强大引力,连光都无法逃脱。照理说,小行星难以从黑洞引力中逃脱……”
陈苗苗举手提问:“爱因斯坦认为宇宙是四维时空,由不稳定的物质和能量构成,时空会因引力弯曲,是这样吗?”
沈星云点头:“没错。空间本质上也是一种物质。假设宇宙是二维平面,放上物体后平面会弯曲,质量越大弯曲越明显。若两个位置同时产生弯曲,弯曲顶端就可能形成时空隧道,实现快速星际穿越。”
“宇宙中存在许多类似黑洞的引力场吧?小行星飞向地球,是不是说明沿途没有更强的引力吸引它?”猴子曲木戈武问。
“可以这么理解。不过关于物理原理,还得请教苏春阳教授,他研究的‘镜像面理论’十分有趣。”沈星云说。
喜欢钻研技术的孟阳突然问:“教授,有没有可能通过制造新的引力场,改变小行星轨道?”
沈星云眼前一亮:“这个想法很有创意!我们也曾经讨论过这个问题,能利用人重力场制造黑洞引擎,再通过时空隧道,将小行星转移到其他空间,彻底消除威胁。”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兴奋的讨论声,新的希望在众人心中燃起。马文庸目光灼灼,紧追不舍:“那是不是还得依靠冰封实验站的坐标金字塔才能实现?”
沈教授闻言,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重重地点了点头:“当然!这可是关键中的关键!但要制造黑洞引擎可不容易,那是要冒极大风险的!”
待科考探险队的队员们离去,沈星云独自伫立在观测站的露台上,望着深邃的夜空陷入沉思。原本是为队员们安排的学习交流,却意外地如同点亮了一盏明灯,让他过往萦绕在心头的研究思路豁然开朗,问题又回到了他大胆设想的“时空大挪移”上。
杨冬华轻手轻脚地走近,打破了沉默:“教授,您之前说‘一会儿再说’,到底发现了什么?”
沈星云如梦初醒,推了推眼镜,神情变得严肃起来:“在银河系中,恒星分布遵循着特定规律,越靠近银心,恒星密度越高;越是边缘,密度越低,但球状星团是个例外。刚才他们的问题,看似随意,实则暗藏玄机。”
袁杰突然一拍脑袋:“对!教授,疏散星团NGC6193的辉光,源自炽热的红色辉光云气与冷暗尘埃云的交织,本质上是被天坛座OB1星协亮星加热的氢气在发光。在小行星飞来的路径上,确实有这样一团球状物体,离地球的距离近得反常……”
沈星云急忙抬手打断:“先别急!我们得静下心来,好好梳理这其中的来龙去脉。那团球状物体局部密度极高,难不成是在酝酿双星合并,朝着中子星的方向演变?”
袁杰连连称是,沈星云当机立断,吩咐助手们重新核算所有观测数据。袁杰面露难色:“这工作量巨大,恐怕得花上好几个月时间。”
沈星云眼神坚定:“再长也得做!观测本就是个漫长的过程,想要摸清小沈星的‘老家’,就得在其来路方向进行持续监测。”
袁杰又试探着问:“您的意思是,这些小行星可能已经在星团背后‘潜伏’了几百万年,甚至上千万年,一直默默威胁着地球?”
沈星云的目光冷冽如霜,似乎意识到事态严重,他沉声道:“很有可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