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娘呢?还没醒吧。罢了罢了,叫她睡吧,劳心劳力的想必也累了。
“我看卖朝食的小贩停在你窗子下,朝食吃过了吧?正好,午食晚点吃,给你炖山煮羊!你看,新鲜的羊腿肉,我昨儿特意去敦义坊桥市的肉案叫人家给咱们留的。”
卢闰闰从楼上下来,好奇问道:“我们坊市不是也有肉案吗?就连巷子里也新摆了卖肉的摊子,跑敦义坊去做什么?”
提起巷子里的肉摊,陈妈妈就撇着嘴连连摆手,“什么呀,巷子那家卖的是肉吗?是良心!缺斤少两的,肉还不新鲜。咱们坊市的那家肉案,摊主人娶新妇,回乡下成婚了,且不知要到何时回来呢。”
卢闰闰哦了一声,没再多问。
家里这些事本来也不用她管,她不大操心。
她得先去试做一份松花饼。
做出来尝尝味道,才好照着方子做那么多份,否则,有一点差错,一袋松花粉就全做毁了,再买不一定来得及。
卢闰闰就着院子里竹笕流出来的水仔仔细细洗了手,还用肥皂团打了手。
卢闰闰看着手里的肥皂团,不免觉得有趣,穿到古代以后,除了没有手机,其实她的生活质量不算太下降。
有类似自来水的竹笕,从城外引进活水到城内蓄水的池子,加石灰沉淀杂物,再通过竹子引水,把水流到千家万户,也有类似肥皂这样用于清洁个人卫生的肥皂团。
不过,也有她这辈子侥幸投对了胎的缘故。
即便在汴京,也并不是家家户户都有竹笕,许多人家还是要排队在水井边打水。想要继续过这样的日子,她还是得努力学厨艺,有一技傍身才是。
卢闰闰甩了甩手上的水珠,巩固了下自己学厨艺的信念。
她走进灶房,准备开始做松花饼。
得益于谭贤娘的厨娘身份,加上这处灶房是后砌的,所以屋子很大。灶台留了两口锅的位置,墙角还摆了好几种尺寸的铁锅跟一摞蒸笼,灶膛前是一个竹凳,再后面是两担柴火,其中一担已经用掉了一小半。
谭贤娘不是什么以豪奢闻名的厨娘,家里没有金银厨具与碗碟,用的厨具多是铁打的,还有竹木做的,比如竹笊篱等等。
但要说有什么值钱的,像靠窗的那面墙边上拉了绳,挂了许多腊肉,有两条新做的,不时往下滴两滴油,陈妈妈特意在那底下放了两个陶碗。
角落里还有两坛用稻壳跟泥封住的酒瓮。
以及有个约莫占了半面墙的松木柜子,时日久了,边角有些掉漆,里头装了大大小小许多罐子,有几个抽屉是落了锁的,放的都是昂贵的香辛料。像是胡椒,一两胡椒一两金,转到市面上压根不愁卖的。
这灶房宽敞得叫人一进来就觉得舒服,门进来些的地方,摆了张约莫有两张八仙桌大小的长桌,高则正好在腰下去些。
陈妈妈早就叫唤儿收拾过了,桌案上没什么杂物,干干净净的,就摆了卢闰闰要的那罐蜂蜜,还有一袋松花粉。
卢闰闰坐到灶膛前,先往灶膛倒了点木屑,再打开火折子的盖,用力一吹,火星就死灰复燃了,她用火折子把木屑点燃,接着放入木柴,慢慢地火就着起来了。
而后往锅里倒了些水,倒了点蜂蜜在陶盆里,隔水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