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官制 (2/3)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考功侍郎,大雪过后,心血来潮,便派人去请礼部主客侍郎柳掸晚间至他府中饮酒赏雪。

    派的人去到礼部,正好看到柳掸的侍从,便将邀约说了,那侍从也信誓旦旦说会说予主人知晓。

    可陈孝意回到府中,备好酒菜,等到夜深人家也没来,陈孝意比较气恼,然后第二日便去寻人家说话。

    可柳掸却莫名其妙的道,根本没人跟我说过此事啊。

    两人还道是下面的人办事不利,所以也弄的差了,各自回去严责侍从不提,可没过几天,柳掸笑着来找陈孝意。

    说跟他不太对付的那个堂兄闹了笑话,前两日据说得了邀约去吏部陈侍郎那里饮酒,没成想吃了闭门羹,陈侍郎已经去好友家饮酒去了。

    他那位堂兄性情火爆,当即就跟门子朝了起来,差点还动了拳脚,如今呢,却是在参奏陈侍郎纳妾之事,说其人耽于美色,不理政务等等。

    陈孝意一听,想了半天,一拍脑袋,才晓得传话的人不但把事情办差了,而且还让别人闹起了误会。

    礼部那边有两个柳侍郎,吏部这边可也不知他陈孝意一个姓陈呢。

    这个故事里面的人都有些糊涂,可却是真人真事儿,最终的结果是,那位倒霉的陈侍郎被罢了官,因为独孤皇后还在,纳妾的事情上只要你有错,那就一定会产生不妙的后果。

    而陈孝意也确实在用这个故事感叹东都官员之多,官职划分之细,非是前朝可比。

    这些天李破只要闲下来,便不耻下问的跟幕僚,跟自家婆娘,跟心腹臣下讨教官制之事,算是补了一脑袋的知识。

    弄的他常常在想,后来的京城也没这么多的官儿吧?早知道是这么个模样,这个什么什么王老子还不当了呢。

    当然了,那都是牢骚而已,做不得真,后来的官职之多哪里是现下可以比的?到了后来你要是自己说不太清,请错个人算什么,说不定能请回来一群人,外加一群狗呢。

    此时在李破看来,隋时官制大体分为几个部分。

    首当其冲就是六部制度,这个其实却是李破最为熟悉的一部分,吏户礼兵刑工在后来可是鼎鼎大名,不知道的人肯定是文盲无疑。

    到了隋开皇年间,六部制度渐渐完善了起来,名字也在向后来靠拢,开皇三年,改都官为刑部,改度支为民部,等到杨广登基,又改民部为户部,至此,六部正式定名。

    六部之上,又设尚书令,左右仆射,于是便组成了整个尚书省的行政架构。

    之外还有中书省和门下省和尚书省一道,也就成为了三省六部制的政治形态。

    在开皇年间,对官制屡有修改,加上臣子们的政治斗争,尚书省渐渐权重,掣肘于中书省,门下省也没闲着,慢慢从内廷中脱离出来,加入了这场政治较量当中去,也获得了一定的权力,于是,杨坚想要的政治平衡也就完成了。

    三省六部涉及的官职数以百千计,加上还有内史省,内侍省,秘书省凑热闹,之外又有御史台,都水台等游离于外。

    这么多的官职,你想一股脑弄出来,那绝对是找死的行为,即便是李渊,王世充占据了两京之地,手握人才无数,手底下也是缺职甚多,何况是李破这里了。

    而像窦建德那样的,别看六部齐全,还封了中书令,内史令什么的,其实都是花架子,手底下小猫两三只,根本撑不起来,他们主要的作用也只是帮窦建德出些主意而已,真正的职能发挥不出一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北雄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beixiong/read/97/2237.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