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局势 (1/3)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回到的晋阳的窦诞跟他的泰山大人说,恒安镇的李定安将云内治理的很好。
  
      这样平实的说法,其实比他称赞恒安镇军精锐无比,所向无敌还要让李渊诧异。
  
      晋地的棋盘很大,作为下棋之人,李渊做出的努力,耗费的心血,比他之前几十年都要多的多。
  
      他无疑是将晋地当做李氏基业来打造了,而且,他还要时刻关注着东都,长安的局势。
  
      实际上,在北边儿,他唯一着重关注的只有突厥,也只能是突厥。
  
      强盛的突厥,可以以为盟友,也可以成为最为可怕的敌人。
  
      他无意向突厥低头,因为他很明白,如今面北而称臣妾的家伙,可得一时之利,将来必定要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不到万不得已,或者是紧要关头,他绝对不会迈出这一步。
  
      用一句直白的话来说,现在李渊很忙,非常忙,他的目光在整个晋地逡巡,慢条斯理,却有有着节奏的梳理着纷乱的局面。
  
      一支支义军,在这种节奏下,迅速失去了活力,要么被官军扫平,要么归附降顺,在大业十二年的后半段,除了上党,其他地方陆续平静了下来。
  
      地方大族,在使者的规劝之下,更是纷纷响应,拿出家中积攒的粮食,来安抚流民。
  
      晋阳的政令,也在一条条的传下,重新分发田土,登记户籍,平抑粮价,严明刑律。
  
      随着晋阳留守府的官吏,纷纷赶往各地,任职郡府要害,晋南的局势,终于有了安定的迹象。
  
      这显示出了晋阳留守李渊的治政才能,同样也让这位晋阳留守雄心渐显。
  
      战乱纷仍的山东河北,乱糟糟的河南两淮,危如累卵的关西诸郡。割据一方,内乱不休的江南蜀中。
  
      相比之下,刚刚经历过突厥三十万大军南下战事的晋地也就越发的显眼儿了起来。
  
      饱受战乱之苦的河北,河南的流民。也开始往晋地涌了过来,这给晋地带来了充足的人口之外,也让晋阳留守李渊压力大增。
  
      没办法,天下战乱频仍,就没有乐土那一说。这本就是自汉末战乱以来,中原大地战祸最为深重的一个时节。
  
      流民的剧增,在冬天时达到了顶峰,这让晋阳留守李渊不得不停下扩军的脚步,先来妥善安置流民。
  
      在如今的天下,能有这样的度量的人,实在不多,无论是其他还在大隋治下的地方,或者是义军,谁也不愿意收留过多的人呢下来。一旦收留下来,其实也就是将丁壮充入军中,多数不会让这些流民回去耕种了。
  
      但李渊不一样,他毫不犹豫的给予了这些绝望的流民以生存的希望,将他们散入各个郡县,分给他们田地,并让各个郡县极力赈济流民,并打开汾阳仓,将粮米运往南边儿,补足各郡所需。务求让晋南百姓,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
  
      渐渐的,太原李渊仁义之名,开始传播了出去。
  
      而与此同时。李渊也表现出了他冷酷的一面,雁门陈孝意,马邑王仁恭请求拨粮的文书,都被他扔在了一边儿。
  
      晋南晋北,完全是两个世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北雄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beixiong/read/97/2238.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