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转折 (1/3)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不过,还是有些差别的,三条浮桥之上,身处后半段的隋军,并未承受什么伤亡,他们的建制还很完整。
  
      但他们并未去救援同袍,而是在军官的率领下,很有秩序的退了下来,好像早就安排好了一样。
  
      随后,对岸的高句丽人欢呼了起来.首战结束了。
  
      右屯卫大将军麦铁杖,武贲郎将钱士雄,孟金叉等都出现在阵亡名录之上,一场战事下来,右屯卫府,大将军麦铁杖的亲信,被连根拔起。
  
      门阀子弟,颇为雀跃,他们本就鄙夷于麦铁杖等人出身低贱,羞于与其同列,于是,麦铁杖死了。
  
      三军一片寂静,默默的承受住了首战失利的事实。
  
      几乎没有什么为阵亡将士复仇的昂扬慷慨,对于这里的每一个旁观了渡河之战的隋军士卒来说,其实第一个想到的是,自己有多幸运,才没被派去抢渡滩头。
  
      这就是属于百万大军的战争,他们不是出自同一个群体,他们来自天南海北的许多地方,所谓的同袍之情,倒不如说是兔死狐悲罢了。
  
      最为愤怒的,也许只有痛失爱将的皇帝杨广了。
  
      但在这件事上,他的错误在于,过高的估计了隋军的战力,而且,他也不应该派麦铁杖率军强渡辽水。
  
      各卫府将军,甚或是右屯卫府麾下当中,有多少人想麦铁杖死,他又不是不知道。
  
      从魏晋以来,天下,从来都是门阀的天下,打破这个规则的人,都会付出沉痛的代价,麦铁杖不过是个比较鲜明的例子罢了。
  
      麦铁杖的身后之名,要比段文振强的多。
  
      因为文人们,本就比较喜欢这样勇猛的家伙,所以,他的出身和经历,很快就被渲染的充满了传奇色彩。
  
      但实际上,无论战功,还是官位,甚或是对于大隋的重要性上,都远远不如段文振。
  
      只能说,他在恰当的时候,出现在了恰当的位置,让他一战成名。
  
      当然,这对于麦铁杖而言,不是什么好事。
  
      因为他战死在了此战当中,而他这样一个性情粗疏的江南悍匪,估计也不会在意什么身后之名。
  
      不过有意思的是,这人的五代孙,嗯,应该是外孙,是玄宗年间,大名鼎鼎的人物,可要比他出名多了。
  
      他的名字叫高力士,太监界数一数二的大人物。
  
      当然,如果知道自己家中会出现这么个子孙后代,麦铁杖也许会毫不犹豫的掐死自己三个儿子中的一个才对。
  
      麦铁杖的名字,很快就传播到大军当中,而且,他的形象充满了正能量。
  
      第二天,隋军便在高丽人手中,赎回了麦铁杖等人的尸体,并在全军瞩目下,运回了洛阳,诸般奖赏,也一股脑的颁发了下来。
  
      等到皇帝杨广稍稍安慰了下自己受伤的心灵,便开始发泄起了怒火。
  
      如果说,段文振的死,让隋军征伐辽东之战,失去了最好的,也是最关键的一个部件的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北雄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beixiong/read/97/2233.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