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新的开始 (1/6)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接收辽国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主要是中原的官员,兵力,又不可能说一直放到那边去进行监视。

    若是长期把他们丢在草原上,那跟将他们发配到草原的寒苦之地,又有什么区别。

    所幸的是,由于这些年来辽国对于城池的建设还是做的不错的。

    这草原虽说广袤,但也多出了不少可供百姓居住的城池、州县。

    辽国人的习惯是,皇帝并不固定在一个地方居住,而是每天都带着几千、甚至是上万人,到处去瞎逛。

    今天可能在辽国的上京,明天就有可能出现在别的地方。

    虽说有着城池,但大多数时候,他们却并不居住在城池里面。

    像是一些大臣什么的,也是会跟着他一起移动。

    这无疑会为赵昕的治理,带来麻烦。

    当然!

    你也不能说,就不让他移动了。

    反正……

    目前也只能说是先建立起商业上的联系吧。

    这一年……

    最重要的就是搞好贸易。

    把榷场什么的,都给弄好。

    至于说军事上的,则是需要对军队,进行一定的裁减。

    把那些被强行征调的,都放回去放牧。

    不愿意当兵的,也放回去放牧。

    剩下那些只能以当兵为生的,那就继续先养着。

    其实,辽国基本上属于是义务兵制。

    就是每户至少要出两个人来当兵。

    战时需要听从调遣。

    所以,在这样的强行征调的兵制之下,赵昕放他们回去不需要当兵,其实不少那些辽国的底层百姓,还是十分愿意的。

    当然!

    像辽国这样的义务兵制,也有其合理性。

    因为如果不这样规定,那南下劫掠的时候,怎么凑足足够的兵力。

    辽国这兵制,就有点像是耶律洪基自己先养一批精锐,然后其他的牧民,也跟着出一批的人,到时候这些人自己备好武器,马匹,或者有的,可能也可以由耶律洪基所提供。

    然后以耶律洪基身边的精锐为核心,带着一群牧民,去打仗。

    这些牧民有的作战能力还可以的,就编入到正规军。

    有的没什么作战能力的,就负责后勤,比如说劫掠完南朝的百姓,那财物、女人什么的,你总得有人带回去吧?

    那些精锐自然也就不需要再自己去动手了。

    赵昕只能说……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北宋:从宋仁宗的儿子开始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beisong0congsongrenzongdeerzikaishi/read/97/394.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