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仿佛见到了卫青 (2/3)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少,河渠都弄得如何。

    接下来……

    赵昕也是重点关注百姓的生产工具。

    有没有缺的,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就像是石磨这样的东西,古代当然有,但是一条村共同一台,以至于很多人仍然还在用棍子来舂米。

    不过怎么给他们用,也是个问题。

    倒是可以择地,弄多一点水力磨坊,看看能不能顺手帮一帮。

    或者以后就干脆直接用蒸汽机了。

    水力磨坊要是建多了,会极其影响灌溉。

    把这些想法,都跟张亢、还有工匠们说一说。

    到时候这磨坊,就象征性地从百姓手里抽取一部分粮食出来,算是作为磨坊,乃至于官府的日常开支。

    至少在吃这方面,应该是没什么问题。

    甚至多的,还能当军粮。

    磨一百斤抽个两斤,五十分之一,应该不算是很过分吧?

    赵昕也是问了问张亢等人,我大宋的富户,若是把磨坊借给别人用,要收多少钱。

    只能说……

    收的肯定不少。

    不然百姓又怎会留在家里自己舂。

    当然!

    到时候还要看蒸汽机的燃料的价格如何。

    在技术还不是很成熟的时候,这很容易被做成亏本生意。

    看完了以上这些后,赵昕又视察了一下位于许昌的兵工厂。

    当然这个赵昕就不带张亢进去看了。

    主要是他自己进去看。

    只能说兵工厂目前还没有大规模地生产太多的火枪、火炮。

    预计今年,要让他们的火炮数额保持在至少一百门,火枪,不少于七千支。

    等今年把绢还有棉花都卖出去吧。

    不然……

    其实他也挺缺钱。

    而且,还要再培养多一些工匠,以便于今后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快速地提高产能。

    这些可以说都是不小的支出。

    看完了兵工厂,又临时地跟工匠们,探讨了一下一些技术上、化学上以及物理上的问题。

    最后,赵昕这才去看望王安石。

    王安石在汝州养马,汝州在许昌的西边,也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地方。

    养一匹马,需要至少二十五个人的口粮,所以说,大宋不是不能养马,不会养马,大宋只是懒得养马。

    这些年,王安石其实也有给他写过不少的奏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北宋:从宋仁宗的儿子开始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beisong0congsongrenzongdeerzikaishi/read/97/394.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