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很快,他们来到了那眼著名的天然温泉泉眼旁。
泉水从石缝中泊泊涌出,热气腾腾,在阳光下折射出微光。
泉眼周围有简单的石砌围护,水面漂浮着些许矿物质形成的薄膜。
林崇文指着那缭绕的、带着地底力量的雾气,对林怀安说:
“怀安,你瞧这泉水,看着平静,底下不知有多大的劲力才能冲开岩层涌出来。读书做人,也一样,得有这股子沉潜下去的耐性和喷涌而出的决心。”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泉眼附近一片已经平整好的土地和堆放的砖瓦木料,“听说李石曾、段宗林诸位先生,在此地大兴土木,建温泉新村,搞乡村建设实验。这世道,能静下心来做点扎根土的实事,不易。”
这话,像是在教诲儿子,也像是在感慨时局,更是在不经意间为林怀安点明了此地未来可能的重要性。
林怀安默默记下了这一切:
温泉的地理位置、开发迹象、以及父亲话语中透露出的“乡村建设”这一时代潮流。
2. “水流云在”摩崖石刻:
林崇文又抬头望向显龙山山顶附近的一块巨大岩石:
“看到那巨石上的字了吗?”
林怀安循指望去,只见巨岩上镌刻着四个遒劲的大字——“水流云在”!
虽然距离尚远,但字迹的磅礴气势仍清晰可辨。
“那是英敛之先生(《大公报》创始人)民国二年所题。”
林崇文解释道,“取自杜诗‘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站在这山下,看泉水流淌,望白云舒卷,方能体会其中物我两忘、心境澄明的意味。读书倦了,也当有这般心境。”
这石刻不仅是一处景观,更是一种精神象征,林怀安将其深深印入脑海。
3. 孙岳陵园、禹行纪念堂与禹行桥:
离开泉眼,一家人沿着小路径直前行。
不远处,一片规模不小、气象肃穆的建筑群出现在眼前。
青砖围墙圈出一片区域,入口处有石阶,园内松柏苍翠。
林崇文放慢脚步,神色变得庄重,低声对家人说:
“这便是孙禹行将军(孙岳)的陵园了。孙将军是国民军元勋,去年甫逝,葬于此地他生前喜爱之处。旁边应是禹行纪念堂。”
正说着,眼前出现一座小巧的石拱桥,跨过一条潺潺溪流。
桥身简洁,桥栏上赫然刻着“禹行桥”三字。
林崇文在桥边驻足,望着陵园方向,沉默片刻,才缓缓道:
“孙禹行一生戎马,最终长眠于此青山之间。其人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但其抗日之志、爱国之心,却是毋庸置疑的。如今东北沦陷,华北危殆,正是需要此等血性男儿之时……可惜,可叹!”
他的语气中带着深深的感慨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忧国之情。
这番话,与其说是介绍景点,不如说是一次沉重的现实教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