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亲们,暂时分这几车粮食,到了黄河边,我们再接着分,只要你们听我的,我一定会把你们带过黄河,到中原去的。”刘茫大叫道。
黄大等人慢慢地分着粮食,分了一个走一个,不大一会儿时间,原本拥堵的通向渡口的道路便被缓解了。
而那些流民,也比较有秩序地排着队伍,接受黄大等人的分粮。
刘茫跳下了马车,朝队伍里走了过去,他看到两条大路上排着长长的队伍,少说也有个七八千人。
粮食,很快便分完了,后面没有分到的也不生气,因为刚才刘茫说了,到了渡口还会再分。
那些难民按照刘茫的吩咐,两个人一排,有秩序地向渡口走去。
刘茫和部队暂时留了下来,看着这一拨难民走完之后才开始行动。
他们的身后一直跟着燕军,如果他们前进,燕军也会前进,会给难民队伍带来不必要的恐慌。
将近中午的时候,这七八千难民才逐渐走完,刘茫和部队又停留了一会儿,待大路恢复了畅通,他们才开始向前走。
刘茫等人行走的比较缓慢,因为前面难民走的比较慢,他们一边谦让着难民,一边防止着后面的燕军骑兵。
陆续走了将近一个多小时,刘茫将慕容灵秀带着,骑着马,奔跑到了后面的那队燕军面前。
燕军的骑兵都尉见到刘茫带着慕容灵秀来了,一脸的大喜,他本来以为刘茫要将慕容灵秀给放了,谁知道看到的却是刘茫手里拿着匕首,顶着慕容灵秀。
刘茫越往前走,他的心中越是担心,因为到了渡口时,难民肯定会很多,如果这一队燕军骑兵一直跟着话,肯定会造成无畏的恐慌。
所以,刘茫这才带着慕容灵秀来到了这拨燕军骑兵的面前。
刘茫看着有不少燕军士兵拉满了手中的弓箭,他只是淡淡地笑了笑,然后爽朗说道:“我劝你们不要做傻事,万一伤到了郡主,你们恐怕担当不起吧?我来是要告诉你们,你们不能再这么紧紧地跟着我了。“
”也不许你们公然露面,只能隐藏在河岸上,如果你们不按我说的做,你们休想让我放了你们的郡主。”
那个骑兵都尉用不是很纯熟的汉话说道:“只要你不伤害我们郡主,我们也不会相逼,这里毕竟还是在你们的地界上,我们只想安全的迎回郡主,也不想招惹不必要的麻烦。“
”你大可放心,我们会按照你说的做,不公然露面,但是却不能不跟随你们。”
刘茫也不相逼,便答应了,然后徐徐退走,最后调转了马头,骑着火风狂奔而出。
又走了一个多小时,他们这才到了渡口。
风陵渡,是个古渡口,一向都有守兵把守。
刘茫来到了渡口之后,遥遥便望见了一个整齐的队伍,那些是守卫渡口的魏军士兵,他们穿梭在不同的难民队伍里。
刘茫站在高高的田埂上,看到了黄河。
这一段的黄河并不怎么宽阔,水流的速度也不怎么急,很容易便能渡过去。
只是,河面上却看不到任何船只,所有的船只都被一队数百人的士兵封锁在了渡口里。
刘茫环看了一下四周,见成千上万的难民都聚集在了离渡口不远的低洼的地上,其中还看到了一些士兵和百姓相夹的队伍。
他的心里一下子喜悦了过来,他看到的是自己的部队,刘三所带领的人都聚集在了那里。
只是,他搞不明白,为什么他们先到了,却不渡河。
刘茫命令士兵向刘三那边汇合,而那些答应跟着自己的百姓也都开始向那边移动,两边的人一下子便汇集在了一起,足足有两万多人,好不壮观。
刘茫首先下令,拉出一百车粮食开始埋锅做饭,弄点稀粥分给所有的难民喝。
除了刘茫这两万多人的队伍,在其他地方还蹲着两万多难民,他们的眼中都充满了无助,静静地坐在另外一边的低洼的地上。
刘茫叫来了刘三,询问着这里的情况。
刘三一见到刘茫,便一肚子的气,又显得很是气愤:“将军,那些把守渡口的士兵,真他娘的不是人,说要渡河的话,每个人要交一两银子,如果不交,就不让渡河。“
”我找他们去理论,那把守渡口的将军根本就不见我,还把所有的船只给锁在了渡口里,不让人靠近。”
刘茫听到这个消息,不禁觉得尤为气愤,恨恨地说道:“这些狗官,打仗不主动,收钱倒是很主动。刘三、黄二,你们两个跟我去渡口走一遭。”
刘三、黄二应了一声,便站了出来,每个人手中都持着一根长戟。
刘茫看见了,便道:“丢下武器,现在不是打架的时候,我们去找那个狗官理论理论,如果他不从的话,我们再动用武力。”
刘茫说完之后,便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