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茫见王凯虽然年纪不小,可心中却仍有一番热血,他见王凯对他心悦诚服,觉得这个谏议大夫似乎已经被自己感化。
他笑了笑,扭脸对站在背后的刘三说道:“刘三,你快去召集咱们的人,到南门等候,我带领他们去粮仓运粮。”
夕阳西下,晚霞满天。
巨鹿中的三千户民众,加一起有六千多人,都是老人、孩子和女人,壮汉都被抓去充军了,死活根本无人知晓。
他们一听说军队要带着他们撤离这个地方,百姓的脸上都十分的高兴。
百姓们急急忙忙收拾好一些随身携带的东西后,便全部聚集在了巨鹿城的南门前。
过了一会儿,刘茫和几十个乞活军的弟兄一起,用马拉着一车车的粮食从城里出来了。
刘茫看到城门口这将近八千人的队伍,他将早已经想好的撤离方案吩咐下去。
刘茫按照户籍编制,每十户编制成一个小队,由一个士兵带领着,这样一来,就形成了有效的队形编制。
剩余的士兵用马匹拉着粮车,护卫着粮草,乞活军的重伤士兵还一如既往地交给刘三照看。
另外,为了防止追兵,刘茫还特意让士兵做了一些疑兵之计,故意把西城门外的地方布置成为了一片狼藉,显示出了仓惶逃跑的迹象,以迷惑燕狗。
做完这些准备后,已经是黄昏时分了。
所有的人,在刘茫的一声令下,开始一起向南撤离。
巨鹿城里霎时间便空无一人。
因为带领着百姓,前进的速度比较慢,走到入夜的时候,不过才走出了二十里地。
刘茫、黄大、黄二走在队伍的最后面,害怕有追兵,时不时地向后张望。
一轮残月挂在了夜空中,也开始起了微风。
刘茫见行军缓慢,便让老人和孩子坐在了粮车上,其他人步行跟随。
“都尉,这样下去,恐怕不是办法啊。这么缓慢的速度,要走到什么时候啊?”黄大走在队伍的最后面,对并排行走的刘茫说道。
刘茫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说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啊,如果我们走了,把老百姓给留在了那里,我的良心上会受到谴责的。大黄,这里一路向南,最近的地方是哪里?”
“广宗,广宗过后,再往南是广平,东南是清河。都尉,我们走出这么远了,该怎么把粮食送到陛下那里?”黄大道。
刘茫见他们始终不忘记冉闵,在他们的心中,冉闵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神一样。
刘茫已经知道了后面的历史,冉闵被杀,邺城被围,几个月后,魏国的领土上,将会遍布插着燕国的旗帜。
对他来说,现在不管是魏国,还是燕国,都已经无法阻挡他向南渡过黄河、远离北方这个乱世的心思了。
刘茫缓缓地说道:“我已经派胡燕扮作燕狗的士兵去打探消息去了,这个时候,如果没有侦察兵,自己就会像瞎子、聋子一样。胡燕既然会说燕狗的话,派他去正合适。”
“侦察兵?都尉,啥叫侦察兵?”黄大和黄二同时惊呼道。
刘茫急忙便解释道:“这个侦察兵吗?就是去侦查敌人的情况,刺探消息之类的人。”
黄大道:“都尉,那叫斥候,不叫侦察兵!”
“斥候?”刘茫对历史上兵种的称谓不是很了解,便问道。
黄大道:“嗯,斥候是专门负责打探消息的,只可惜我们的部队里没有一个这样的人。现在胡燕当上斥候,我相信他一定会搞到情报的,他为人那么机警,等他回来了,我也要好好问问消息。”
刘茫和黄大、黄二边走边聊,一路跟在了队伍的最后面。
约莫走了一个多小时,从前面来了一个骑士,那人正是李国柱。
李国柱见了刘茫急忙下马,说道:“刘都尉,我看老百姓都走累了,要不要停下来歇息一会儿?”
刘茫习惯性地看了看手腕,结果什么也没有看到,他撇了撇嘴。
他本来是想去看戴在手上的手表的,这一低头,才想起来,自己的灵魂是附在了别人的身上了。
“嗯,也好,那就休息一会儿吧!休息完了,我们继续前行。”刘茫张嘴说道。
于是,一个长长的队伍开始停在了路边休息。
刘茫看着夜空,吹着微风,他并没有感到一丝的轻松,他要走的路还很长,从这里渡过黄河,照这样的速度走,至少还要十几天。
一匹快马从后面赶了过来,那人穿着黑色的战甲,看到停在路边的队伍,便朝他们挥了挥手。
“都尉,好像是胡燕。”黄大说道。
刘茫一下子站了起来,然后迎了过去。
胡燕驱马来到了刘茫身边,立即翻身下马,脸上一脸的惊慌,对刘茫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