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要楚源不用营救,他们自己却身陷险境了。
“遵命。”
乔峰身后的百余名精锐,异口同声应道。
“传令下去,通知四大长老和八大舵主,让他们带领丐帮的兄弟们,一起返回大宋。”
副帮主马大元立即对其他人下令。
身后几十个传令的弟子,顿时四散而去,向其他潜入大辽境内,分成小股的丐帮弟子传令。
……
大宋都城。
东京汴梁。
文德殿。
一个十八岁的少年坐在桌案后,满脸愁苦之色。
少年身穿绛纱袍,头戴卷云冠,下着纱裙及蔽膝,腰束金玉大带,足穿白袜黑舄,另挂佩绶。
他正是大宋皇帝哲宗赵煦。
处理完今日的政事,批阅完需要批阅的奏章后,想到他与太皇太后旧党之间的矛盾,以及将起战事的边境,他心中莫名有一股烦躁升腾而起。
因为这几日的奏折中,全是说辽国十五万大军陈列边境,欲要伐宋的消息。
一旦辽国伐宋,边境上的百姓将要遭殃不说,大宋还要调拨出海量物资,支持边军打这一场大战。
“朕欲行新政,大力打击元祐大臣,并贬谪苏轼、苏辙等太皇太后的旧党,如果此时战事一起,恐怕太皇太后旧党的势力就更加稳固了。”
想到这里,赵煦心中愈加烦闷,起身在屋子里来回踱步。
“官家,好消息,好消息啊。”
就在赵煦脑海中思索这些事情的破局之法时,外面却传来一个声音,随后小步跑进来一个年龄三十左右,身穿青衣的中年宦官。
“什么好消息,群臣都在反对朕,驳斥朕,边境都快打仗了,这朝廷上下,还能有什么好消息?”
赵煦目光看向那宦官,神情不满道。
因为朝中都是太皇太后一党,太皇太后听政多年,朝堂上的大臣以前也只将政事禀报给太皇太后,他登基后实在无人可用,就在身边扶持了一些宦官。
这种情况,一直到太皇太后薨逝后,才稍微好转一些。
这些年赵煦受够了,完全不将他放在眼里的太皇太后旧党,他已经在暗中筹谋将太皇太后的旧党全部罢黜贬谪。
“陛下,前几日我们在辽国的细作传来消息,我大宋一名名为楚源,武功盖世的少侠孤身前往辽国,独闯大辽都城上京,在几千禁军的围追堵截下,闯进了大辽皇宫,逼迫大辽皇帝耶律洪基立下,他在位时,不得兴兵伐宋的誓言盟约,大辽皇帝颁发旨意,大辽边境的大军已经开始逐渐退去,大辽还欲要和我们大宋结盟,一起对付西夏,据说已经派使者往东京来了。”
那宦官是勾当皇城司公事,名为章丘,是皇城司的主官之一。
而皇城司,职责是执掌宫禁、周庐宿卫、刺探情报。
类似于汉朝的绣衣使者,唐朝时的不良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