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腾叫一声:“天下英雄知悉:莲花者,道之义象也!昔日道法天尊广成子,于洮州西崆峒修道。后传至彭祖,专习强身健体之功,以求逍遥长生,传下外功之法,名唤逍遥术。此便是我派正统之道家外门的功夫!起初立意只求逍遥得道,但我派历代人物辈出。每至天下百姓难以存活之际,本着苍生为念,忍不住便出世救人。或斩木揭竿,或顺大势所趋,择明主事之。即使大功得成,却终抵不过枭雄之奸诈,事后便又是隐居山林之间,钻研黄老之术。”
八卦门门长管连升道:“不错!我八卦门若是溯源,则也是出自莲花正宗!”
众人闻听,难掩心中惊慌:“八卦门武功严谨,身法步法招式,皆毫无破绽,都可谓独步天下。怎地竟也出自莲花派?”
郭腾果然不解人情,哂笑道:“何止你八卦门!自汉末已降,每一乱世,我派便分隔一次。因派内人物意见不一,反而有各投一主,互相攻伐之举。但还都谨记渊源,敬天礼祖。经几代朝堂更迭,传下的弟子修行各异,殊然便各立门户矣。”
太乙门门长李沐白道:“诚然!我派亦与莲花正宗渊源颇深。朱梁之际,有莲花派道友为避乱,入我太乙门。将莲花功法与我太乙门功夫融汇,我派武功随之一变。”
众人闻听,又一次被惊到,诸多门派便忍不住忖量:“太乙门剑法卓绝,果然步法便与八卦门有些相同之处。原来根结在此!莫不成那太乙仙师座下金莲宝台,莲花派便是究源出处?”
郭腾不去想众人之胡猜乱想,只管续道:“我派上追溯源,千百年来开枝散叶,天下分枝不可胜记。传至晋时,洮州为异族侵占,左慈才率本部人众内迁中原。后传至葛洪,始创内功心法。葛洪之前,我派中不服王命。自葛洪起,我莲花派虽潜心功术研修,却谨遵葛洪之命,顺从王化。在此之前,我辈只在山野修行。自从大唐定都长安,我派总坛便迁至长安,为大唐尊崇,自此兴盛。唐高祖、太宗等皆遵道家为第一国教。”
郭腾又道:“大唐遵道家为天下排位第一的教派,开疆拓土之际,有包容天下之胸怀,却也甚是尚佛。自莲花生入西崆峒后,西崆峒始称莲花山。此时我派传至张果老,张果老探求长生之道,不过也因为密宗入唐,感觉会对我派发展形成冲突。张果老喟叹道,我派传下天下分枝太多,有散沙之态,不利于团结一致。张果老取西崆峒山莲花捧子之形,溯莲花正宗之源。同时,他更希望天下分枝虽各立门派,亦不可忘记道法宗庭,始降本派内外功兼修者,称莲花派。弟子门人皆穿荷衣兰袍,配戴莲花冠、习唱莲花经文,为祖师造九色莲花宝座。皆道莲花派名之本意,便是莲花瓣瓣如一脉同源之分枝,莲房裹籽为代代之传承。”
郭腾少歇,继而叹气道:“方彼时,我莲花正宗中武功卓绝者频出。张果老传大唐第一宰辅李泌,便是我莲花派之首任门长!李泌,字长源,号长源子!李泌凭借我派中好手,屡次救皇帝于危难之际,平安史之乱,又护卫玄宗肃宗代宗三朝,立不世之功。并于重阳赐会之际,写下墨宝。其诗曰:
大唐造昌运,品物荷时成。
乘秋逢令节,锡宴观群情。
俯临秦山川,高会汉公卿。
未追赤松子,且泛黄菊英。
赓歌圣人作,海内同休明。
诗中之意,荷便是莲花。明是在借赐会之机赋诗,实则是盛赞大唐平定安史之乱实乃莲花派道众出力极多。”
太极门门长赞道:“此言不虚!太极门中不少武功,仍出自李长源所析之易理。”
郭腾续道:“后长源公为避朝堂之忌,隐居衡山,随从带去不少派中好手。后朝廷又连续征召长源公入朝。长源公屡次推却不得。再次入朝之前,长源公却令随从门人弟子留驻衡山,以防朝局之变,为莲花派做退身之步。这些留下的莲花门人,后来在当地收徒授业,又有不少衡阳本地小门派加入。逐渐演变,至长源公逝世之后,再传至第三代掌门淑气子。淑气子行为不堪,依附宦官。衡山众人与淑气子意见不和,便倡议自立一派。但衡阳旧部感念长源子,至于自立门派之事,乃是在第五代掌门之时。”
此时衡山派掌门涌斗子出列,大声道:“不错!郭腾所言,便是我今日之衡山派!”
衡山掌门所言,宛如雨夜霹雳,撕裂天幕之后,又钻入众人心中诸般猜想和疑惑的脑海中。
郭腾却不理会衡山掌门,自道:“第三代掌门淑气子,依附宦官,有不臣之心,导致派内四分五裂,互相残杀。虽经派内高手无能子力挽狂澜,众门人合力诛杀淑气子,但派中好手死伤众多,无能子自己也伤了脏器,致使本派元气大伤。无能子继任本派第四任派主,责令本派弟子再不可入朝堂,力主恬淡无为,便将本派总坛迁至东都洛阳,使本派休养生息。孰料未过几年,便又逢黄巢进攻东都,洛阳大乱!无能子为阻止黄巢大军屠戮百姓,与齐军大将孟绝海大战五十余回合,终于脏器内伤复发,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