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安吉大师端坐在蒲团之上,双手合十,闭目诵经。他的声音低沉而洪亮,仿若洪钟鸣响,在殿内回荡。
梵音阵阵,如海浪般一波接着一波,冲击着众人的心灵。僧众们齐声诵经,声浪滚滚,仿若要冲破这宫墙,直抵天际。
殿外,阳光愈发强烈,洒在广场上,光芒耀眼。
微风拂过,经幡飘动,猎猎作响,似在与梵音呼应。此时,一群白鸽振翅高飞,划过天际,仿若传递着这份祈福的愿力。
宫中的妃嫔们,听闻安吉大师入宫祈福,也纷纷遣人送来供品。
精致的糕点、新鲜的蔬果,一篮篮、一盘盘摆满了殿外的香案。她们虽不能亲临现场,却也希望借此表达对大清将士的祈愿,期盼他们平安归来,为大清再立战功。
祈福仪式持续进行着,安吉大师沉浸其中,心无旁骛。
他的诵经声仿若有一种魔力,让周围的人渐渐忘却了尘世的纷扰,陷入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之中。
时间悄然流逝,日头渐渐西斜,余晖洒在紫禁城的每一个角落。祈福仪式终于接近尾声,安吉大师缓缓睁开双眼,眼中透着一丝疲惫,却更多的是满足。
他深知,这场祈福承载着无数人的期望,是对大清将士的深深祝福。
站起身来,安吉大师带领僧众向佛像行礼,感恩佛力加持。随后,他走出宝华殿,内务府官员再次上前:“大师,今日辛苦,圣上有旨,安排大师在宫中客房歇息,明日再行诵经。”
安吉大师双手合十:“多谢圣上恩典,我等谨遵旨意。”
在众人的簇拥下,安吉大师前往客房。沿途,他望着这宫墙内的景致,心中感慨万千。
这红墙黄瓦,锁住了多少人的青春与梦想,又承载着多少家国的重任。而他,今日能为大清将士祈福,也算尽了一份心力,不负弘历的嘱托,不负百姓的期盼。
客房内,布置简洁却不失雅致。安吉大师坐在窗前,望着窗外渐渐暗去的天色,陷入沉思。
这一日的入宫经历,仿若一场奇幻之旅,他见识了皇家的威严,也感受到了众人的虔诚。
而明日,他将带着这份厚重的祈愿,回到宝华殿,继续修行。
夜幕悄然降临,紫禁城被笼罩在一片深沉的黑暗之中,唯有宫殿屋脊上的神兽,在月光下隐隐露出轮廓,仿若守护着这片古老的宫苑。
而宝华殿方向,仍有微弱的焚香气息飘散,似在诉说着白日那场盛大的祈福,为这寂静的夜,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安吉大师用过晚膳,在客房内诵读经文,为白日的祈福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也为大清将士再次送上诚挚的祝愿。诵经声在静谧的房间内轻轻回荡,如同一股柔和的力量,抚慰着人心。
此时,在紫禁城的另一处,内务府的官员们还在忙碌着,他们清点着仪式后的物品,检查着殿宇的安全,确保一切都万无一失。
这场由弘历亲自授意的祈福仪式,不容有丝毫差错,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
与此同时,禁卫军也增加了巡逻的频次,他们的身影穿梭在各个宫殿之间,脚步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为了保障安吉大师的安全,以及维护紫禁城的秩序,他们不敢有丝毫懈怠。
而在京城的大街小巷,百姓们还在热议着白日里安吉大师入宫的盛况。茶馆里,几个老者围坐在一起,品着香茗,谈论着大师的风采。
“今日那安吉大师,当真是气宇不凡,我瞧着就仿若神仙下凡一般。”
一位老者放下茶杯,感慨地说道。
“是啊,听那诵经声,我这心里头一下子就平静了下来,真盼着大师的祈福能让咱们大清的将士们都平平安安的。”
另一位老者附和道。
年轻人也聚在酒馆里,兴奋地交流着所见所闻。
“我今日可是亲眼瞧见了大师,那身明黄色的僧袍,在日光下简直亮瞎了眼,太震撼了!”一个年轻小伙手舞足蹈地描述着。
“还有那随行的僧众,整齐划一的步伐,还有那梵音,听得我浑身起鸡皮疙瘩,太有感觉了!”同伴也激动地补充道。
在人们的热议中,这一夜渐渐过去。
次日清晨,阳光再次洒在紫禁城的琉璃瓦上,泛起一片金黄。安吉大师早早起身,净面、诵经,做完晨课之后,准备下一场诵经。
随后,安吉大师带领僧众,在众人护送下,缓缓走出殿门。殿门前,又聚集了一些宫婢,他们听闻大师今日仍诵经祈福,,特意赶来祈求大师保佑自己。
看到大师出来,宫婢们纷纷跪地,口中高呼:“愿大师保佑大清将士,保佑我大清国泰民安!”
安吉大师微微动容,停下脚步,双手合十,向宫婢们回礼:“阿弥陀佛,众生皆苦,愿我佛慈悲,护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