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来,往大了搞 (4/4)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nbsp;  “那好,我这就回去筹备节目。”

    副台长茶也不喝了,匆匆起身。

    “主持和嘉宾都好办,现场观众的筛选恐怕要费些时间,咱们长春就那么两所名校,太缺人才了,我们只能努力把工作做到尽善尽美……”

    别看这副台长很爱蹭,但是思维特别敏捷。

    第一时间就意识到观众应该请一些同龄人里的高材生,这样才能碰撞出最有意思的场面。

    “您尽管放开选。”方星河马上喂他安心丸,“我不怕同龄人犀利有思想,他们越强越好,敌视我更好。”

    一旦这个节目真能办好,那将极大满足方星河的宣传需要。

    所以,为什么不往激烈了搞呢?

    很多读者不了解1999年,以现在的思维眼光和见识去感受书里那个时代,观感上有偏差,这也正常。

    当时文字上最叛逆的是王朔,互联网风格的群嘲文章尚未出现。

    韩涵正是吃到第一代互联网的反传统红利,才火到那样的。

    但是他们两个的文字烈度显然不如小方。

    然后,家庭教育的“最高明珠”是《哈佛女孩刘某某》。

    思想教育的潮流是极致反动。

    城市和乡村的教育体系完全割裂,初中大分流、高中只保尖子生、大学实行精英教育。

    2000年扩招后又出现新的妖蛾子,毕业=失业。纵观改革开放至今,戾气最重的时期绝不是现在的后疫情时代,恰恰是世纪交替阶段,98经济危机到08年的十年之间。

    所以哪怕就生活在那个年代,个人体感也很难准确,地区差异、经济差异、环境差异都太大了。

    这篇文章,是我精心给小方准备的洗粉文,完全针对于那个时代的种种特征,不要用现在的环境去代入,那就不准确了。

    你非要讨论这篇文章在如今的互联网环境里牛不牛逼,那我只能承认,不牛哔,不如deepseek3秒的工作量,但我没用ds去跑,而是根据当时环境亲自写出来,达到文风统一的效果,这是建立在真实需求上的诚意。

本章完

Z世代艺术家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Zshidaiyishujia/read/97/357.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