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刊登在华盛顿邮报的电影版头条上,瞬间炸翻了娱乐圈、文学界乃至于全世界的艺术行当。
作为一个世界级的文学新星,或者叫做文学天才,方星河的第一篇英文作品,得到了西方所有主流国家“不管怎么样都必须转载来看一看”的超级待遇。
这一看,顿时头皮发麻。
……
【一、中国意识】
最近,我的人生首部电影《英雄》,在舆论场上引发了广泛而又强烈的争议。
以图兰为首的一部分影评人、导演、明星、文化评论家,认为《英雄》的结局滑稽可笑,充满不知所谓的优越感,是一种拙劣的意识输出行为。
我不知道他们是否知道,这一版的结局,从画面到剧情再到字幕及彩蛋,均由第二编剧兼副导演方星河主导。
我不在乎他们是否知道,这只不过是又一次不自量力的挑衅而已。
(I'm unaware if they know or not……)
(I'm unconcerned if they know or not……)
我对此早就习以为常。
来自于美国同行的恶意会更新鲜吗?并不。
但那确实不太一样。
自打我来到美国的第一天起便产生了一种懵懵懂懂的体悟——我是一条主动走进了狼群的哈士奇。
我看着他们,主观上以为大家是我的同类。
他们看着我,龇牙咧嘴目露凶光,从喉咙里发出低沉的呼啸,有一种非常明确的异类认知。
最初我以为那些警告和排斥来自于外表——我的英俊实在太耀眼——但后来发现并非如此,敌意源自于更加深邃的领域。
我始终不能确定敌意根源的具体构成,直到最近,我在影评人图兰抨击《英雄》的文章里看到一个极具排外性的单词,终于恍然大悟。
意识形态。
是了,原来竟是为此。
那我们确实不同,生而不同。
我的意识诞生于中国,一个格外特殊的国家。
世界上所有其它国家都一样,它们是一个个由人民、领土、政府、主权构成的责任主体,通过对暴力的垄断,实现以法律体系管理社会事务的结果,维持群体利益的安全增值。
国家发达与否,只代表群体利益的大小。
国家政体如何,只代表群体利益的构成。
最终,每一个国家都是国对家的统治关系,不管那个政府是民选、是传袭、亦或者是军事夺权。
这样的国家,其实只是统治阶层的符号化。
唯独中国不同,中国更像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中国两个字,本身就自带意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