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第三天,新闻联播上门 (2/8)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亡》是‘口号式写作’,那年我23岁,感情炽烈,但思想浅薄,驾驭文字的能力也不怎么好,确实喊了太多口号,而没有能在叙事层面做到及格。

    我怎么那么笨呢?

    可是及格真的太难了,我不是一个顶有天赋的作家,我只能慢慢磨。

    后来我在27岁的时候开始写《家》,断断续续,连载两年多,33年出版单行本的时候,忽觉稚嫩。

    啊呀!很好,真好!我又进步了,我开始能看到以前不曾看见的缺点了。

    ……

    这就是老人家的境界和格局,敢讲真话实话,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

    所以李姐用30岁之前的巴金先生来映照你,绝对是发自内心,而且带着一点只有极少数人知道的内情在里面——30岁重新审视前期作品的巴金,才真正开始走向成熟。

    而你的这篇文章……

    讲句真心话,配得上一切夸奖。

    其实你不必把我们的夸奖看得太重,好像站出来夸奖你,就要受你牵连一样。

    文人之间惺惺相惜,既不构成道德背书,也不涉及荣誉风险,巴金先生躺在病床上口不能言,早已将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置之度外,所思所想,不在现世,而在未来。

    所以安心受着吧,以后若有机会,写一本真正意义的好作品,怀念一下那群人,如此大约就是巴金先生最想看到的结局了。”

    房间里一片寂静,大山和小王满脸肃容,深深为之感怀。

    方星河亦然。

    Z世代生活的年代早已经对文学巨匠失去敬畏——那会儿也没有什么文学巨匠,作为国内唯一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默言,地位异常尴尬。

    而现在,从那个年代趟过来的老人们正在散发着最后的余晖,巴金先生以文学与人格的双重超越,带领大方瞥见了那片海的一角。

    那是一片什么海?

    由无数先辈用信念汇聚而成的华夏精神之海,里面有志士的诗,伟人的词,数代知识分子的理想、挣扎与觉醒,以及亿万英魂朴素的心愿。

    那是何等的宏大!

    Z世代确实比父辈更红更专,可Z世代也缺乏血与火的磨砺,常常不够专注,思考难以深入。

    方星河正是一个典型的、博而罔思的Z世代。

    此番惊鸿一瞥,让他那颗因为星光暴涨而有些浮躁的心,重新沉静下来。

    “我会经常想起这些话,谢谢您,陈阿姨。”

    “不必谢我,我们决定去做新概念,为的不就是这样一天吗?是我要谢谢你,让我的理想主义有了落处。”

    “我知道了。”

    方星河只回了这四个字,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却激荡着一种独立于野性和功利之外的东西。

    小方还在成长,大方也一样。

    接受这样一个时代在自己身上烙下印痕,不坏,不坏!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Z世代艺术家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Zshidaiyishujia/read/97/346.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