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虑”。
同时,在“读者来信”版块,精心挑选并刊登了大量“自发”的感谢信:
“感谢平台让我赚到了第一桶修炼资源!”——外门弟子甲
“林师的辅导让我突破了困扰三年的瓶颈!”——匿名受益者
“支持平台!谁诋毁平台,就是跟我们全体受益弟子过不去!”——平台忠实用户
至于那些流言?周刊只字未提。但所有读者看完这期内容,心中自然得出判断:一个为我们省了这么多灵石、创造了这么多机会、领头人还如此敬业的平台,怎么可能有问题?那些说坏话的,定是眼红的宵小之辈!
流言在事实数据和精心引导的来信“民意”面前,不攻自破,迅速销声匿迹。
林枫不再满足于被动防御,他开始主动定义青云宗的“主流价值观”。
周刊开设了“青云新星”栏目,专门报道那些积极拥抱平台、运用“科学”方法取得突破的弟子。他们将获得专访、登上封面,甚至能得到“林师”的亲自点评和积分奖励。
反之,对于那些固步自封、对平台持抵制态度的弟子或长老,周刊虽不直接攻击,但在报道相关事件时,笔法精妙地将其塑造为“保守”、“固执”、“与时代脱节”的形象。例如,在报道某次传统炼丹比赛时,会“客观”提及获奖者赛后感慨:“若能结合林枫师兄的标准化流程,成丹率或可再提升一成。” 无形中暗示了传统方式的局限性。
久而久之,在弟子们心中,“使用平台”、“认同科学修仙”成了积极进取、头脑灵活的象征;而“抵制平台”、“固守传统”则隐隐与“落伍”、“迂腐”画上了等号。林枫甚至不需要说话,周刊的倾向性,就为他完成了价值观的输出和人群的划分。
偶尔,也会有其他堂口或长老,试图通过周刊来宣传自己,或者对林枫示好。例如,阵法堂刘长老投稿,高度赞扬了“林枫算法”对低阶阵法教学的促进作用。
王胖子拿着稿件请示林枫:“林哥,刘长老这马屁拍得挺响,直接发吗?”
林枫扫了一眼,摇摇头:“发,但要放在第三版不起眼的位置。另外,在这篇文章旁边,加一个‘小编快评’。”
“快评写啥?”
林枫略一思索,道:“就写——‘能得到阵法堂刘长老的认可,说明科学修仙理念正逐渐被传统领域所接纳。然而,道阻且长,我辈当继续努力,推动更深层次的变革与融合。’”
王胖子照办。文章发出后,效果出奇的好。读者们不仅看到了刘长老的赞扬,更看到了林枫通过小编快评不骄不躁、志向远大的“胸怀”。无形中,林枫的地位被抬得更高,仿佛成了能与各堂口长老平等对话、甚至指引方向的“大师”。而刘长老的赞扬,反倒成了印证林枫理念正确性的一个注脚。
苏月灵看着林枫如此娴熟地玩弄舆论于股掌之间,将一次次的危机化为展示自己的机会,将反对的声音消弭于无形,甚至将别人的赞美都变成抬高自己的台阶,心中唯有叹服。此人……已将‘势’的运用,臻至化境。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得罪他,或许比得罪宗主更可怕。
林枫坐在他的小屋里,悠闲地翻看着最新一期的《青云八卦周刊》,上面满是称颂他的话语。他不需要自己去吹嘘,自然有无数被引导的笔墨,替他完成最完美、最不着痕迹的“装逼”。
舆论的高地,他不去占领,别人就会占领。而现在,这片高地已尽在他掌控之中。风往哪里吹,浪往哪里打,皆由他心意而定。这种无形的影响力,远比单纯的武力或财富,更加恐怖。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