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有意思。看来光靠‘聊天’,还不足以让这位‘扫地僧’拿出真本事啊……”他知道,想要从这位深藏不露的老者身上挖出更多东西,还需要更足的诚意,或者……更对胃口的“诱饵”。这场发生在藏经阁深处的、看似漫不经心的“聊天”,才刚刚开始。
自那日初次“聊天”后,林枫便成了藏经阁深处这个昏暗角落的常客。他也不急着去翻找那本《乌龟养生功》或者老者后来指点的那些“闲书”,而是将这里当成了他的“现代管理学布道现场”,而唯一的听众,就是那位油盐不进、依旧慢吞吞扫着地的邋遢老者。
这一次,林枫显然是有备而来。他甚至搬了个小马扎(自备),坐在老者清扫路径的旁边,开始了他的系统性输出。
“前辈,您看啊,”林枫随手从地上捡起一枚不知名的兽骨片,当做教鞭,在空中虚点,“咱们藏经阁目前的管理模式,可以归结为典型的‘粗放式经验管理’。依赖少数管理人员的个人经验和记忆,效率低下,错误率高,资源利用率极低!”
老者眼皮都没抬,扫帚掠过林枫的脚边,带起些许灰尘。
林枫丝毫不受影响,继续他的“诊断”:
“首先,是岗位职责不清!您看您,既要负责清扫,可能还要兼顾整理、防盗、甚至解答弟子疑问?这既不专业,也浪费了您的……呃,扫地才华。”他巧妙地把“修为”换成了“扫地才华”。
“其次,缺乏科学的绩效考核!您扫地扫得干净与否,有标准吗?有量化指标吗?比如‘地面无可见尘埃’、‘书架缝隙无积灰’、‘空气粉尘浓度低于某某值’?没有!干好干坏一个样,这怎么能激发工作积极性呢?”
老者扫地的动作似乎微不可查地滞涩了零点一秒。
林枫趁热打铁,抛出了解决方案:
“我们应该引入标准化作业流程!比如,制定《藏经阁深度清洁SOP》,规定清扫顺序、工具使用规范、不同区域的清洁频次。再比如,建立《典籍查阅与归位SOP》,要求弟子查阅后必须按编码放回原处,违者扣积分!这样,您的工作量就能大大减轻!”
他顿了顿,观察了一下老者,见对方依旧没什么反应,便祭出了更厉害的武器——数字化与物联网概念。
“光是SOP还不够,我们要拥抱科技!啊不,是拥抱‘阵道’!”林枫挥舞着兽骨片,语气激昂,“可以在每排书架部署微型的‘典籍定位感应阵’,实时监控玉简是否在架。一旦有玉简被取走超过规定时间未归还,或者被错误放置,系统自动报警,并指引管理人员……或者指引扫地的前辈您,精准定位问题所在!”
“还可以建立藏经阁的数字孪生系统!在阵法中枢构建一个与实体藏经阁一模一样的虚拟空间,所有典籍信息、借阅状态、流通数据实时同步。管理者……或者有兴趣的前辈您,足不出户,就能掌控全阁动态!甚至可以模拟不同管理策略带来的效果,实现数据驱动的科学决策!”
当林枫说到“数字孪生”、“数据驱动决策”这些完全超出此界认知的概念时,老者那一直稳健的扫地节奏,终于被打乱了。
他停了下来,不是短暂的停顿,而是彻底停下了动作。那双一直半开半阖、浑浊不堪的眼睛,缓缓抬起,聚焦在林枫脸上。那目光不再是之前的空洞或玩味,而是带着一种极其复杂的情绪——有震惊,有茫然,有探究,甚至还有一丝……仿佛看到了什么不该存在于世之物的悚然?
他张了张嘴,那干裂的嘴唇蠕动了几下,似乎想说什么,但最终没能发出声音。他只是死死地盯着林枫,仿佛要重新认识这个几天来一直在耳边聒噪的年轻人。
数字孪生?虚拟映射现实?数据驱动……此子所言,已非奇技淫巧,近乎于……“道”了?还是某种未知的……邪道?老者的内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