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完美 (2/3)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除,零件在灯光下折射出完美的金属光泽时,老周的手微微颤抖——这个服役三十年的老工人第一次感受到,手工艺品与工业化生产的完美结合。

    质检员小林发现,李向明要求重新设计的那批铆接工艺,虽然增加了30%的工作量,但整体机身强度提升了27%。她默默调整了检验标准,增加了额外的检测环节。

    一个月后的全厂大会上,王海涛公布了最新生产数据:

    “产能下降了15%,废品率却创下历史新低。更令人惊讶的是,维修部门的返修申请减少了40%。”

    台下的技术员们小声议论着,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角落里的李向明。

    他正专注地修改着一份新型号的设计图纸,对周围的讨论充耳不闻。

    “同志们!”王海涛提高声音,“根据总装备部的最新指示,我们将启动‘飞鹰’项目,目标是打造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术运输机!”

    李向明猛地抬头,眼中闪过一丝狂热的光芒。他站起身,三步并作两步走上讲台,抓过话筒:

    “各位,给我十二个月,我会给你们一架连美国人都会坐下来认真研究的飞机!”

    会议结束后,李向明径直走向设计室。

    门还没关紧,新来的设计员小张就凑了过来:“李工,您刚才说十二个月...”

    “是十年。”李向明纠正道,推了推眼镜,“不过第一个原型机,十二个月够了。”

    他打开电脑,调出一个三维模型:“看见这个机翼剖面了吗?我们需要重新设计气流通道。材料方面...”

    三个月后,当李向明带着全新设计方案参加评审时,军方代表惊讶地发现,他不仅将飞机的航程提高了40%,还在保持原有载重能力的前提下,大幅降低了油耗。

    “这些改进需要重新设计整个生产线!”一位军方领导皱眉道,“至少需要...”

    “不需要。”李向明平静地打断,“我已经调整了零件模块设计,现有设备经过简单改造即可兼容。新增工序的平均培训时间不超过三小时。”

    他打开一份详细的改造方案:“这是我设计的过渡工艺,不会影响现有订单交付进度。”

    夜深人静时,设计室里依然亮着灯。

    李向明的桌上摊开着一摞泛黄的笔记本,记录着国内外各种机型的优缺点分析。

    他正对照着最新测试数据,修订某处细节设计——这是第17次修改了。

    “到底要改到什么时候才算完美?”

    新来的实习生小王忍不住问道。

    李向明停下笔,眼神望向窗外星空:“当年图波列夫设计图-95时,改了42稿;波音747从概念到首飞,经历了上千次迭代。”

    他回过头,指着桌上的笔记本:“这些不是草稿,是传承。每一笔每一划,都承载着前辈的智慧和后人的期望。”

    他翻开最新一页:“看这里,是我师父当年的手稿。1978年,他就是因为这0.8毫米的误差,导致一架战机试飞时尾翼出现颤振...如果当时他再多坚持一下...”

    小王突然明白了什么,不再多问。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60年代:签到万物,悠闲生活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60niandai0qiandaowanwu0youxianshenghuo/read/97/636.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