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技术人员、质量检验人员以及负责组装的工人们都匆忙赶来,将李向明围在中间。
李向明面色凝重,站在机翼部件前,指着那些连接不够紧密的地方说道:
“大家看,这些地方的问题非常严重。
机翼是飞机的重要部件,连接不够紧密,在飞行过程中极有可能出现松动,后果不堪设想。”
一位设计人员皱着眉头说道:“我们当初的设计是按照标准来的,可能在实际组装过程中出现了偏差。”
一位技术人员接话道:“也许是操作时力度没有掌握好,导致螺栓没有拧紧到位。”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开始激烈地讨论起来。李向明认真地听着每一个人的发言,不时在图纸上标记着,眉头时而紧皱,时而舒展。
“不能让问题就这么模糊下去。”
李向明拍了下桌子,提高了音量,
“我们按步骤来分析。
首先,从设计上再次确认有没有可能存在先天不足;
其次,在组装流程上,要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确定是哪个步骤出了问题。”
经过一番唇枪舌剑般的激烈探讨,各种观点和想法在空气中碰撞、交融。
有人说要重新调整设计参数,有人认为要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
李向明在大家的讨论中,逐渐理清了思路。
“设计方面基本没有问题,但我们在组装流程上需要做出改变。”
李向明目光坚定地看着众人,
“在之后的组装过程中,每一个螺栓的拧紧力度都要严格按照标准来,并且在拧紧之后,使用扭矩检测设备进行检测。
另外,增加一道复查工序,确保每一个连接部位都万无一失。”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一场危机就这样被化解。
然而,飞机制造的征程充满了挑战,在发动机调试阶段,困难如潮水般接踵而至。
李向明大步流星地再次来到了发动机调试车间。他面容刚毅,眼中闪着坚定的光芒,步伐沉稳有力。一踏入车间,他那如鹰般锐利的目光就被那巨大的发动机所吸引。
巨大的发动机如同一头沉睡的猛兽,静静地盘踞在那里,散发着强大的威慑力。钢铁铸造的机身在灯光下泛着冷硬的光泽,复杂的结构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周围的技术人员们紧张地盯着仪表盘,眼神中透着担忧与期待。随着发动机启动的指令下达,一阵剧烈的震动传来,那震动犹如狂风过境,整个车间都仿佛在颤抖。仪表盘上的指针疯狂跳动,发出滴滴的警报声。
\"震动过大,必须马上解决!\"李向明当机立断,声音如同洪钟,响彻整个车间。
他的脸上没有丝毫慌乱,只有冷静与决断。他迅速脱下外套,交给身旁的技术员,卷起袖子,露出结实有力的手臂,迈步走到发动机前,俯身仔细观察。
他和技术团队立刻投入到紧张的调试工作中。夜晚的车间,灯光如昼,将每个人的身影拉得老长。李向明和技术人员们围在发动机周围,眼睛紧紧盯着数据变化,手中的工具不停地调整着各项参数。他们时而低头在笔记本上记录,时而抬头讨论着什么,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专注与紧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