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借鉴苏联的一些老经验,再结合咱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这个方案进行优化。”
在车间里,专家们更是亲自动手,对一些关键部件进行检测和测试。
他们使用简陋的仪器,小心地测量着部件的尺寸、硬度、强度等参数。
每当发现一个问题,就会立刻召集技术人员进行讨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激烈地讨论着解决方案。
当专家们来到李向明的办公室时,李向明早已恭候多时。
他身形挺拔,穿着洗得有些发白的中山装,胸前的口袋里别着一支钢笔,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快步迎上前去,与专家们一一握手问候。
随后,他引领专家们来到自己的办公桌前。
办公桌上,堆满了各类泛黄的专业书籍和设计图纸,还摆放着几份已经完成的飞机机翼设计图。
李向明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自豪,他指着那堆满的书籍和图纸,微笑着说道:
“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努力学习,探索飞机制造的奥秘。这些设计图,可都是我一点点琢磨出来的心血结晶。”
专家们看着那些带着几分原始,但又复杂而又精妙的设计图,眼神中瞬间露出了惊讶和赞赏的神情。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专家,缓缓走近设计图,眼睛紧紧盯着上面的线条和数据,轻声说道:
“李厂长,没想到你在这方面还有如此深入的研究。
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每一个参数的设定,每一个线条的勾勒,都需要极高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咱这样条件艰苦的地方。”
李向明微笑着,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自信:“我只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做了一些探索。我相信,只要我们勇于创新,就能在现有的条件下取得更大的突破。”
在接下来的交流中,李向明滔滔不绝地详细介绍了自己在飞机制造方面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目前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他的声音洪亮而有力,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每一个手势都恰到好处地增强了他话语的说服力。
他拿起一份设计图,指着上面的一个关键部位,详细解释道:
“这里是飞机机翼的核心受力点,我采用了特殊的铸铁合金,这种合金强度高、韧性好,在减轻了机翼重量的同时,还大大提高了机翼的强度和韧性。
同时,我们根据空气动力学的原理,对机翼的外形进行了独特设计,使得机翼在飞行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减少阻力,提高飞行效率。”
专家们听得聚精会神,不时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要点。
一位年轻专家,皱着眉头,思考片刻后问道:“李厂长,这种特殊铸铁合金在实际应用中,如何确保它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呢?会不会存在安全隐患,比如在极端环境下会不会出现断裂之类的问题?”
李向明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回答道:
“针对这个问题,我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测试。在不同的温度、压力环境下,对合金的性能进行了反复验证。
目前来看,它的性能非常稳定,完全可以满足飞机制造的要求。
而且,我们还制定了严格的质量检测标准,每一批合金材料在投入使用前,都要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