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李厂长,我们现在的采矿机器故障率高,经常影响生产进度。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一位老技术员皱着眉头说道。
“还有,机器的效率太低,每天开采的煤炭量远远不能满足国家的需求。
希望在改进后,能大幅度提高产量。”
另一位技术人员补充道。
李向明认真倾听着每一个问题,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下来。他沉思片刻后说道:
“同志们,这些问题我们都会认真研究。
我们的技术团队会深入到矿井一线,实地考察采矿机器的工作情况,与大家一起探讨解决方案。
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定能设计出更高效、更稳定的采矿机器。”
会议结束后,李向明带领技术团队跟随煤矿局的工作人员来到矿井口。
矿井口周围摆放着各种采矿设备和工具,一些工人正在忙碌地准备下井作业。
“同志们,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深入到矿井里面,全面了解采矿机器的运行情况。”
李向明对技术团队说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让团队成员们充满了信心。
走进矿井,一股潮湿而闷热的气息扑面而来。
矿井里昏暗的灯光下,工人们正熟练地操作着采矿机器。
机器的轰鸣声震耳欲聋,煤尘在灯光下飞舞。
李向明仔细观察着每一台采矿机器的运行情况,与工人们亲切交谈,询问他们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他的身影在狭窄的矿井通道中穿梭,脸上满是汗水和煤尘,但他的眼神始终专注而坚定。
“师傅,这台机器在使用过程中,哪个部位最容易出现故障?”
李向明蹲在一台采矿机器旁,向一位老工人请教。
老工人指了指机器的一个关键部位,说道:
“就是这儿,经常出问题。而且这个部位维修起来特别麻烦,一坏就得停工老半天。”
李向明认真地点点头,在笔记本上详细记录下来。他谢过老工人后,继续向前走去。
在矿井里待了一整天,李向明和技术团队收集到了大量关于采矿机器的第一手资料。
回到煤矿局的招待所,他们顾不上自己身上的疲惫,立刻围坐在会议桌前,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和讨论。
“从我们收集到的情况来看,采矿机器的主要问题是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一些关键部位容易损坏。
另外,机器的能源消耗也比较大。”
一位技术骨干说道。
李向明沉思片刻后说:
“我们就从这些方面入手,重新设计采矿机器的结构,优化能源利用系统。
同时,我们要考虑到煤矿井下的特殊环境,确保机器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