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比我还脏 (3/4)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总投资3个多亿!注意,不是像陈诗人那种拍到一半超支,也不是像老谋子的《英雄》,有米拉麦克斯的海外市场托底,可以使劲挥霍。

    《投名状》从立项开始,就是拍给国人看的,只有两岸三地的华语市场支撑。

    人家也是从一开始就打算好了,投3亿!

    也正是因为先有3亿的投资,才有心思把李连杰、刘德华、金城武三大男星都请来。

    那3亿的投资是什么概念呢?

    一般来说,电影靠票房回收成本,票房要是投资额的三倍多一点才行。

    《投名状》的3亿,至少要9到10亿的票房才有机会保本儿。

    而那个时间节点,内地历年的票房冠军都没有超过3亿的。

    也就是说,出品方港岛的寰亚,还有内地的保利,从一开始就知道赔钱。

    而且从一开始,就玩命的花钱!

    导演用陈可辛,那是因为陈大导刚刚在好莱坞拍了一部《情书》,正如日中天。

    演员用李连杰,也是在好莱坞打出名号,没有比他更贵的。

    除此之外,编剧用九个,两岸排得上号的编剧从前往后数都请过来。

    设备?设备必须和好莱坞看齐,而且是单机位慢慢拍。

    群演一天的盒饭就吃几十万,有钱就是任性。

    服装道具没有一样不是精中选精,就是一个贵,就是一个好。

    表面上说,是为了振兴港片,加强陆港同仁的深度合作,重振港岛电影。

    结果确实拍出一部经典,即便十几年后,依旧被很多人追捧。

    可特么赔的比陈诗人还狠!

    而且不光赔了钱,也葬送了合拍片的大好前途。

    从那之后,再没有一部合拍片成为经典之作。

    倒是内地电影人学到了技术,积累了经验。

    先后涌现出了《疯狂的石头》、《泰囧》,以至于后来的《捉妖记》等一大批具有商业价值的好片。

    也是自那之后,港岛电影人在内地的地位逐渐回归正常,没什么特权了。

    也是从那之后,帮了倒忙的陈诗人和华裔开始走下坡路。

    而后来的保利什么背景自不多说。

    寰亚?

    嗯!寰亚的老板虽然是港岛人,但人家是从政的。

    当然了,还有一个细节值得玩味。

    陈可辛......

    制片人出身!除了导戏,最擅长的就是核算成本,控制成本。

    他从一开始就知道,这片子得赔个大的。

    ……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001传媒教父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2001chuanmeijiaofu/read/97/124.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