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蹲在田埂上叹气,抱怨老天爷不长眼;还有妇人捂着嘴低声哭,今年的收成怕是要打水漂了。
李哲看着这场景,忍不住叹气,农民过日子,真是靠天吃饭,太不容易了。
午后的雨势渐渐收了,只剩下零星雨丝飘着,空气里满是泥土和青草的湿味。
大营村的大喇叭突然响了,村支书王铁头的声音带着沙哑:““各家各户注意了!青壮年都到村委会门口集合,先修电路、清路面!老人妇女在家拾掇拾掇,家里房子受了损的也别慌,咱邻里互助搭把手!”
王铁头带着人先到了村西头,路边歪倒的水泥杆泡在泥水里,电线耷拉着,他让人用绳子圈出危险区,又喊来几个壮实的村民:“来,搭把手拽正了!”
电工蹲在一旁,等杆子扶稳了,立马爬上去重新接线路;还有人从村委会运来了木材,临时替换断了的木杆,忙得热火朝天。
李哲这边也没闲着,带着赵铁柱、李志强几个清理路面。
大风吹断了碗口粗的榆树枝杈,横在路中间,连拉农具的车都过不去。
李哲踩着泥泞的地面,“哥几个,搭把手,把枝杈挪到路边。”
郭永红、郭永富兄弟俩也凑过来,兄弟俩力气大,一人攥着枝桠的一头,在李哲的指挥下将断枝抬到了路边。
众人一路走,一路吆喝着干活,路上很快热闹起来。
另一边,村干部们领着人去了低洼的田地。
玉米苗刚长到膝盖高,被雨水淹得蔫头耷脑,叶子上裹着厚厚的淤泥。
在村干部的组织下有人拿着锄头挖排水沟,“十字形”的沟刚挖开,浑浊的泥水就顺着沟往田外淌;
排水后又赶紧冲掉苗株上的淤泥,扶正倒伏的玉米,断了茎秆的就直接拔了,省的消耗养分。后续还有松土、施肥等一系列的补救措施,不过那就是农户自己的事了。
傍晚的时候,好消息传来:在王铁头的组织下,村里的电终于恢复了。
灯光重新亮起的那一刻,不少村民都欢呼起来。
可李哲却没歇着,他带着郭永红、郭永富兄弟俩,还有王二麻子、林小虎等人,往自家的蔬菜大棚赶。
半地下式的大棚地基里积了不少水,要是不及时抽出来,不光会影响土质,也会对大棚的墙体造成破坏。
李哲让人将五台抽水机运出来,郭永红、郭永富兄弟俩虽是外乡人,却最卖力。
五台抽水机一起发动,“嗡嗡”的抽水声震得人耳朵发鸣,浑浊的水顺着水管往外排。
大家轮流守着抽水机,直到第二天傍晚,24座大棚的积水才总算抽完。
晚饭在新修建的食堂吃,食堂虽还没建好,但顶棚搭了一半,也能遮风挡雨。
李哲饿坏了,接过母亲递来的馒头和猪肉炖菜,大口大口地吃着。
可饭还没吃完,就见一群人朝这边走过来,都是之前和四季青公司签了合作协议的种植户,一个个愁眉苦脸的,像是有心事。
老李先看出不对劲,放下碗望着领头的种植户:“咋的了?出啥事了?”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