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王三平厂长 (1/2)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七 ↓

轰隆隆的列车,摇摇晃晃地驶向市里。

刚才列车驶过的好像是一所学校,操场上面正有很多的人在蹦蹦跳跳。

看着窗外的景色,姜东心里面不由得感慨。

如果自己考上了大学,等过几天九月份,就应该在某间课堂里面上课。

周围坐着的都是自己的同学,教授则在讲台上面侃侃而谈,在课后谈论的,很有可能是人生与黑格尔,尼采与性自由。

就在沉于思绪的时候,一个声音打断了他。

“小伙子,这边没人吧!”一个中年男人,穿着衬衫,胳膊上还夹个黑色小皮包,看起来像是一个老板。

这会儿的车上没多少人。

为了尽快赶到市里,参加今天的出版庆功会,姜东赶了早上的火车,旁边正好没人坐。

“没人!”

“好!”那中年人坐了下来。

姜东问道:“叔,现在几点钟了?”

看着那人手腕上的表,姜东觉得也该给自己买一个了。

“差五分就九点整了!”

姜东点了点头,十二点肯定就到出版社那边了。

昨天已经专门在公社和孙亚梅通了电话,这一次先印了一万册。

出书后的收入分为两部分,一是印数稿酬,二是版税稿酬。

按照一九八零年国家规定的印数稿酬费率,每一万册,按照基本稿酬的百分之三支付报酬。

姜东这本书千字二十的稿酬,字数共计十二万六千字,稿酬是两千五百二十块钱。

这次印了一万册,可以拿到印数稿酬75.6元。

版税稿酬则是按照每一本书定价的百分之十五给,这次,出版社定价八毛钱,这一万册要是全部卖出,姜东就可以赚1200元

一想到未来可能会有这么多钱,姜东心中激动不已。

姜东心中有了一个简单的计划,那就是等到拿到钱的时候,在县里面,开办一个纽扣小厂,专门生产塑料纽扣。

从做纽扣开始,做大做强。

姜东思索间,旁边的中年男子攀谈了起来。

“小伙子,你这是去哪里?”

“上市里。”

“上大学的?”

姜东微微摇头,面露苦笑。

“哦,去打工吧。”那中年男人恍然点头。

“额……算是吧。”作者不就是文字打工人?

“如今不比以前了,种地赚钱少,打工来钱多!小伙子,你这选择准没错!”“我看你斯斯文文的,以为是个大学生嘞!”

“名落孙山。”

“那你这至少也是高中毕业了,也算可以!考大学有多难,那都不用说!”“不过啊,只要考上了,这以后也就不愁出路!”

大叔又继续宽慰道:“没事,今年没考上,明年继续考就是!”

姜东摆摆手,“不考了!眼下,要是有机会的话,若是自己做买卖也不错!”

大叔诧异道,“你……还会做买卖?”

“不会,不过,可以学!”姜东自信道。

一切都有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每个人生下来,都是慢慢学会走路、说话的!

大叔显然对姜东来了兴趣。

“小伙子!你……叫啥名字?”

“姜东,我是郡县的。”

“嗯,郡县出人才,是个好地方。叔是曾县的,名叫王三平。”

“王叔好。”

“你也好!”“你这去市里打工?啥活计啊?叔在曾县开一家皮革厂,专门卖皮革手套的!厂子里,一个技工,一个月十八块钱哩!”

姜东惊讶:“皮革厂?曾县?”

姜东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曾县有一家古交制革厂很有名。

这家厂子是原来国营皮革厂里面的工人出来开办的,专门做皮革手套,产品质量很好,等到了九十年代的时候,都开始出口东欧、日本了。

这个大叔,就是这个皮革厂的老板!

自己这是遇到大人物了。

“您的厂子,可是古交制革厂?”

“唉,对啊?咋,你听过?”

“确实听过!听说您厂子里的皮手套,质量非常好!说不定,过几年就要出口国外了!”

王三平哈哈一笑,“看来还是有人识货啊!”

笑过了,王三平却露出了一脸愁容,拿出了一包烟来。

“抽不?”

姜东摆手。

王三平自顾自抽了起来。

秋风凉爽,也将二手烟带走。

姜东见他如此,也不好开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982:说好的创业,我怎么名震文坛了?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19820shuohaodechuangye0wozenmemingzhenwentanliao0/read/83/151.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