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一家三口 (2/3)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sp; 在张晚风眼里,他妈不管是在台上还是台下都是巾帼英雄。

    也不知道他爹这个只上过一年私塾的农家子弟,怎么把他妈骗到手的。

    杜岚左手提着包,左手拿一布手绢,问:“你小子今儿怎么又回来的这么早,是不是提前溜岗了。”

    别看她面相慈蔼,说话温和,家里就数她讲原则,严母做派。

    她所在的中国戏曲学校在宣武里仁街,离家有九公里,张晚风从单位到家是八公里,两者虽相差一公里,但之前都是她先到家一会儿后,张晚风才回来。

    可最近这两天却变了,她一到家就能看见张晚风。

    “妈,你儿子我现在大小也算个领导,时时刻刻都在要求进步,怎么可能溜岗。”

    溜岗?他绝对不可能溜岗。

    又着重解释了一下:“这两天我一直都在东城这边采风。”

    “采风?你不是调曲艺部门工作了吗?”

    “嗯,搞曲艺也不能脱离人民群众,群众是水,我们是鱼,没了生活,艺术怎么能绽放出花朵。”

    杜岚一愣,她作为家里最有觉悟的一位,今儿却被家里最没觉悟的给堵了嘴。

    说的还都是她的词。

    看了一会热闹的张安民,一看自己媳妇在儿子手上吃了瘪,心里乐,脸上却很不高兴。

    “你小子这当了领导就是不一样,给人戴帽子的本事都如此炉火纯青。”

    “一般一般,世界第三。”

    当他说完这句话,立马迎来老妈的嫌弃,“这都什么俏皮话。”

    落下这么一句,回了屋。

    他爹张安民也不忘补一刀:“狗肚里存不了二两香油。”然后扭头也进了屋。

    ……

    晚饭时刻。

    一家三口,一人一把蒲扇,一人一马扎,围着高过膝盖的小四方桌坐在枣树下,喝着小米粥,就着六必居的咸菜。

    张安民感慨道:“还是这日子过的舒坦,不担心这,不担心那,每天正常上班下班,回到家,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吃个饭……”

    说着说着就绕到了养花这事上,说自己要把那些年的时光都追回来,又说现在的花没以前好侍弄了,这周末要去新华书店找找相关的书看,要系统的学习一下养花的知识。

    杜岚道:“那周末我陪你去,我也好久没去过新华书店了。”

    “少年宫你不去了?”

    从去年开始杜岚每周末都坚持去少年宫义务教学,传播京剧,光大王派和梅派艺术。

    她的京剧老师有两位,第一位是京剧王派的创始人王瑶卿先生。能拜王先生为师,是因为外祖父杜少卿曾是王先生的琴师。

    第二位就是京剧梅派的创始人梅兰芳先生,拜梅先生为师,是王先生亲自找梅先生说的。

    梅先生知道后,非常高兴,解放前他就有这个意愿,可因为老妈是王先生的徒弟,他就没好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978文艺时代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1978wenyishidai/read/97/81.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