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老张同志的脑补最要命 (1/3)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就在一家三口共进晚餐之时,张晚风轻轻飘飘说了一句,“我写了个剧本,今天发了稿费。”

    老张同志不以为意,嘴里嚼着土豆丝道:“发了多少?”

    “不多,才一百多点。”

    “什么?一百多!”老张同志瞬间不淡定了,一百多块,这可是他一个月的工资。

    张晚风傲娇的“嗯”了一声,也不管他震惊的表情,从口袋中取出早已准备好的稿费单递到他跟前。

    咱的稿费绝对不用来当私房钱。

    “呐,自己看。”

    老张同志眼力一向好,低头一瞄,乖乖是真的,不是吹牛皮。

    用眼睛上下打量着张晚风,此时他还是有点不相信。

    当他准备拿起来仔细检查一下单子上盖的公章真伪时,杜岚眼疾手快拿了过去,她借着客厅门外的灯,从头到尾把单子上的所有信息默念了一遍。

    看完问道:“写了多少字?”杜岚女士可比老张同志见过世面,语气相当淡定。

    在这个家聊点文化上的事,也就老妈能和他聊聊,张晚风如实道:“两万一千多字。”

    “不错,千字五元,这稿费标准给的很高了。”

    杜岚虽不靠写作吃饭,但对于国内文化界的事情,她还是比较关注,知道现如今的稿费标准。

    老妈又问写的是什么故事,张晚风简单口述了一下。

    老妈听完思索了好一阵,才说道:“这个故事有点不一样,没有悲苦的基调,整个故事都是旧与新的碰撞,非常有活力,相当有意思,我看比刘新武写的《班主任》好。”

    张晚风瞅了她一眼,心想您老真敢捧,不愧是我亲妈。

    他也是不嫌事大,追着问道:“怎么好?”

    去年《人m文学》第十一期发表了刘新武的《班主任》,这篇小说被誉为伤痕文学的开山之作。

    今年五月《徽省文学》发表了王于九的《窗口》。

    短短半年之内,这个风格的作品出现了两部质量上乘之作,文坛一时间刮起了伤痕类文学的风。

    今年这个类型的作品火的很,火到什么程度?用一个不恰当的形容就是:拿他们播的《铁道游击队》和《班主任》比,他们电台属于碰瓷加蹭热度。

    不过,现在这类小说还不叫伤痕文学。

    有文学评论家称之为“暴露文学”的重演,什么是“暴露文学”?官方定义为:是指那些只揭露社会黑暗面而不能提出解决问题方法的文学作品。

    这类作品通常着重于揭示社会的各种不公、腐败和道德沦丧等问题,但在揭示问题的同时,往往不能给出明确的解决方向或光明的前景。

    于清末之时兴起,代表作品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

    到了五六十年代这类文学再次袭来,不过这次“暴露文学”又有一个更贴切的称谓叫“绝望文学”。

    代表作品有刘庆邦写的《看看谁家有福》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978文艺时代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1978wenyishidai/read/97/81.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