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评书《铁道游击队》 (2/5)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先生说的《三国演义》的评价,就是同行认为李新荃半张嘴说的《三国演义》都强于袁阔成。

    这话多多少少有点艺术成分在里面。

    评价虽然有点不好评价,但也侧面证明了李先生的水平不低。

    他还是市里认证的“说新书的带头人”。

    至于陈荫荣,他对这位老先生是真没有什么印象,便望向组里这方面的专家老孙。

    见张晚风望向自己,老孙有点小得意,笑着说:“陈荫荣擅长演说长枪袍带书,以表演细腻、人物刻画逼真、善于在说书中运用典故而为观众津津乐道。”

    “解放前后他把收集来的全本《隋唐演义》,整理后取名《兴唐传》,五十年代在燕京评书界很有名头。”

    有了老孙的知识普及,张晚风立马拍板,这两人他都要了。

    徐飞却很扫兴,“李先生身体不好,陈先生有点不愿意来。”

    “那你不早说。”张晚风呲了他一句,转头询问老孙的工作进展。

    老孙道:“昨儿我好好梳理了一遍齐信英擅长说的书目,反复比较之后,认为由他开场,还是说《铁道游击队》比较稳妥。”

    “理由?”

    老孙可能也想到了这点,表现的相当自信,“第一《铁道游击队》内容上不需要删减,第二它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第三《铁道游击队》只有四十回,如果不成功,我们还有余力说别的书。”

    听完老严给出的理由,张晚风频频点头,非常认可。

    特意瞅了一眼徐飞,意思就是你好好跟人家老同志学习一下,做事周到细致,甚至用春秋笔法美化了他们没有多少经费的尴尬处境。

    还有,连不成功这种不可能发生的事他都想到了,这点他属于是多想了。

    老孙做事确实细致,想想《彭公案》足足有三百四十一回,他们组只有两百元经费,就按说一回拿一元稿酬算,说这本书那肯定得赊账。

    他敢店大欺客,却没有信心能找个愿意赊账说书的冤大头。

    “那就说《铁道游击队》。”确定了书目,然后望向徐飞,“齐先生那边,你小子可不要掉链子。”

    徐飞信誓旦旦道:“没问题,我这就去,保证把他给您全须全尾儿的带来。”

    “那就赶紧的吧!”

    得了将令,徐飞如同一头脱缰的野马,嗖一下没了。

    鲁晓为和老严他们两位是曲艺组的技术大拿,他们工作就在录音室,只要不是遇到贾德胜这种问题,其他问题他们俩基本上都能解决。

    能立马解决的问题,那就不叫问题。

    再没别的事情,张晚风就宣布了今儿的小组例会结束。

    九点多,徐飞不负众望骑车驮着一位膀大腰圆,大大的脑袋,秃了头的老先生,火急火燎的杀进燕京人民广播电台院内。

    一个急刹,坐在后座的老先生上身猛的前倾,结结实实撞在徐飞坚实的后背上。

    他哎哟一声!瞅准时机提着皮包跳下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978文艺时代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1978wenyishidai/read/97/81.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