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别拿作家不当干部 (2/3)
本站域名 【m.64sw.com
如果遇到没有章节内容的情况,请尝试换个浏览器阅读
换源:
节点二二 ↓

/>    刘医生和朱教授对视一眼。

    “你不用说了,我和伱爸都懂。”

    “都懂?”朱琳心里一跳。

    “你想当演员的事儿,我和你爸不反对。”

    “不是这件事...”朱琳脸一烫,“我是想说,我和江弦,处朋友了。”

    “......”

    屋里安静下去,落针可闻。

    “什么时候的事儿?”

    “在湘西拍戏的时候。”

    朱教授沉默一会儿,正色道:“这是很好的事情,你到了该谈朋友的年纪,江弦思想过硬,为人正直,忠于党忠于人民,你们谈朋友,我和你妈并不反对,是吧老刘?”

    “对、对,我们不反对。”刘医生先表明态度,又赶紧盘问:“不过江弦对未来是怎么规划的,他和你谈过么?”

    “妈,江弦肯定是要加入作家队伍的,他有写文章的才华,好多大作家都很欣赏他。”

    “这么说,江弦以后是要进作协的?”刘医生回忆了下,“老朱,我记得作协是個大单位吧,以前那作家,不都是三高...”

    三高,即:高工资、高稿酬、高奖金。

    “高官的单位,以前作协里的作家多厉害啊,不过这会儿好像还没恢复建制。”

    “多会儿能恢复?”

    “怎么也在文代会以后吧。”

    作协在文联中地位超然,与文联是同属高官行政单位,中央直属单位。

    作家加入作协,进入专业作家队伍后,相当于国家干部身份,不仅享受福利分房待遇,还享受一定的工资补贴。

    在50年代,文艺一级作家,如周立波、曹禺,月薪333.5元,文艺二级作家,如赵树理、舒群,月薪270元。

    进入专业作家队伍,那就是踏足体制内,旱涝保丰收,许多人每月领上月薪,也就渐渐失去了创作的动力和激情。

    阎连科还狠狠批评过这事儿,代表作《年月日》那位。

    “要是这么说的话,江弦这工作还不错呀。”刘医生面露惊讶。

    没成想这准女婿,还是个准国家干部。

    ......

    又在人文社磨了几天,江弦终于把《芙蓉镇》的第一部分改了出来,供以9月《人民文学》的连载。

    改稿子和挤牙膏差不多,只要用力,就总能挤出来一点儿。

    江弦没有一直修改稿子的怪癖,大家都觉得满意他就收手,不像有些作家,要求特别严格,几近病态。

    譬如举世闻名的文豪托翁,每当报社发表他作品之前,都会先打出清样寄给他校对。

    托尔斯泰一校对,就忍不住想修改,最后清样被改到百孔千疮,无法辨认,还好她夫人认得他的习惯符号,为了不给报社同志找麻烦,只能终夜不合眼,帮他重新誊抄一遍。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978合成系文豪最新章节 http://m.64sw.com/xiaoshuo/1978hechengxiwenhao/read/97/678.html !64书屋,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