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啊?上次座谈会,我瞅见严老精神头还不错呢。”
“唉,老爷子操劳的事儿太多,为了创办《当代》,这又忙前忙后的,累垮了。”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是啊,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你就说那位老人家,膀胱癌,还忍着病痛,一直坚持工作,唉,你说多让人民痛心啊...”王扶说着说着难过起来。
“您别太伤心,只要咱们国家强起来,人民富起来,那盛世如他老人家所愿,就没辜负他老人家的付出,您说对么?”
“对、对,江作家你说的真好,年纪轻轻,好高的觉悟。”王扶感动的抹抹眼角,对江弦好感大增。
......
《当代》的编辑部墙边贴着一张从杂志上撕下的封面,看着很朴素,却又透露着无比的自信。
据说是孟伟哉看到《今天》杂志后,受到鼓舞,认为要办一本人文社的杂刊,而且气魄要更大更雄伟,于是有了“当代”之名。
“这里这个空行一定要留,空行关乎节奏,要让读者在切断处停下来,捉摸一下...”办公桌前,王卫国和刘茵讨论着稿子的修改事项。
“刘编辑!”
“江作家、王老师。”刘茵抬起头,与二人打声招呼。
王扶朝她颔首致意,“老刘,忙着呢?我和江作家过来取下他的稿子,伱怎么都忘记帮他给我送了?”
“我正准备找江作家说这个事儿呢。”刘茵笑着道:“先坐,喝杯茶。”
“江作家,你这篇稿子我仔细看过了,相比《人民文学》,我觉得还是给《当代》比较好,《当代》很适合。”
王扶腾一下站起来,关节叩响桌面,“老刘,你什么意思?你要抢我们《人民文学》的稿子么?”
这特么闻所未闻啊。
王扶从没听说过这样的事,向来都是他们《人民文学》抢别人稿子!
就说几个月前吧,《十月》的刘鑫武和刚回京的丁凌约了几篇稿子,都已经编排进《十月》的最新一期,马上要下厂了。
他们《人民文学》直接杀去《十月》,从刘鑫武那把稿子要走了,就当着他的面儿硬生生抢走,都无需征得他的同意。
刘鑫武当时脸都气紫了,有什么用?还不是得把稿子乖乖让出来。
真以为“皇家刊物”是白叫的?
“刘茵,你要这样我就要找领导去评评理了。”王扶不满道。
“老王,你先听我把话说完。”刘茵语重心长,“江作家的这篇稿子,整整19万字,这么长的字数,刊登在你们《人民文学》,肯定不合适,但我们《当代》就很适合,我们《当代》最喜欢刊登中长篇的小说。”
“怎么不合适?”王扶有些生气,“我们可以分成几期进行连载,周立波老师的《山乡巨变》不就是这么登的?连载那么多期,关注和讨论哪里少了?”
“你这不是强词夺理?”
“我摆事实、讲依据,怎么强词夺理了?”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