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我们《知音》真的发表这篇,那刘鑫武不是欠了咱们个大人情么?!”
读完刘鑫武的信,胡勋碧又看了一眼高行健的推荐信,高行健主要是分析的叙事逻辑,说马建打破了传统线性逻辑,采用碎片化、感官化的语言策略,使阅读本身成为一种近乎生理性的体验,使得读者不得不直面生命的粗粝与神圣的交织,“而这种直面,恰恰是文学应有的勇气。”
在末尾,高行健也谈到说,中某些场景可能引发争议,但其本质并非猎奇,而是以极端的方式追问存在的真相,这在当下文学趋于温吞的语境中,显得尤为珍贵。
看完这封信,胡勋碧心中想刊发这篇的冲动就更大了。
他骨子里是个文学青年。
从一开始,他想做的也是文学杂志的编辑,虽然现在做上了《知音》的主编,可也从来都不能够以自己的喜好发表文章。
发表的,永远是读者们的喜欢的。
而这一次,这篇《亮出你的st,或空空荡荡》仿佛又让胡勋碧心中的那头野兽活过来了。
若是他们《知音》刊发了这篇,那于文学界而言一定是非常轰动的,他们一部通俗刊物,竟然试着挑战当下趋于温吞的文学语境!
这真是一桩壮举!
一想到这一点,胡勋碧觉得自己胸腔里的热血都在翻腾涌动。
“发!”
“尽快!”
“将这篇在咱们下一期上重点发表!”
午餐是半个,捡来的,有些发干的面包.
那已经是八九个小时前的事了。
空气里弥漫着热狗摊的洋葱味、汽车尾气的呛人味以及一种特有的尿骚臭味。
这里是纽约。
冯晓刚坐在个垃圾桶旁边儿,胃里空得发疼,发出一阵沉闷而持续的绞痛。
旁边儿时不时有流浪汉过来,去垃圾桶里翻找出些旁人不要的食物,随手拨弄掉趴在上面的老鼠或是正宗的美洲大蠊,与它们争抢那一点儿最边缘的能量。
至于冯晓刚,他保持着自己最后的一点儿尊严,再饥饿也不让自己去翻找那个垃圾桶。
而一看到被那些流浪汉甩到地上的蟑螂,冯晓刚就赶紧往旁边儿躲的更远了一些。
对于美洲大蠊这玩意儿,他至今心有余悸。
就在他刚来到美国的那段时间里,他用仅有的钱,租住在一间老破小的公寓。
结果那天晚上的凌晨,冯晓刚被浴室传来的“哗啦”声惊醒。
就在开灯瞬间,他看见整块天花板轰然砸进浴缸。
随后,从碎石膏板里居然钻出密密麻麻巴掌大的美洲蟑螂,混合着楼上邻居的脏水,就像是下雨似得顺着破洞一同倾泻而下。
那场面,冯晓刚毕生难忘。
满地都是蠕动的虫子和漫过脚踝的污水.仅仅这一个场面,就让冯晓刚对美国彻底祛魅。
然而更悲催的还在后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