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现在这都得加班加点的干,您多会儿过来?”
“我们.”
刘鑫武握着话筒想了想,“我现在就过去吧。”
“成。”
问了个位置,刘鑫武和马建、高行健仨人一块儿出了门,往中少社,也就是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位置赶去。
这会儿的京城就这么大,蹬着自行车溜溜达达过去其实也就一会儿工夫。
“鑫武!”
一到中少社,刘鑫武就碰上一名熟悉的中少社编辑顾静琪,之前在京城作协开会的时候就打过交道。
“你怎么过来了?这是?”
“哦,这位是马建,山东的作家,这位是高行健,人艺的编剧,以前写过《车站》。”
“哦。”
一听见大名鼎鼎的《车站》,顾静琪顿时肃然起敬,“久仰久仰。”
“我们今天过来,是想看看《儿童文学》最近刚约下来的那份新稿子。”刘鑫武一边往里进一边儿解释说。
“新稿子?”
顾静琪愣了一下,很快反应过来,“哦,你说的应该是江弦同志的那篇《小王子》吧。”
“你知道?”
“怎么可能不知道呢。”对方笑了笑,“这稿子已经在我们社里传遍了,写的真好,真不愧是江弦,我相信这篇将是他在未来很长时间里最著名的一部代表作。”
“嗯?是么?”
刘鑫武正惊诧间,就到了《儿童文学》所在的大办公室。
“喂。”
顾静琪往里嚷嚷一声,“小吴、小周,手里的事情先停停,给你们介绍一下,这是作家刘鑫武。”
《儿童文学》的编辑们马上朝着门口的方向看来,一听见是文学明星刘鑫武,马上兴奋起来。
“刘鑫武同志,你好、你好。”
“你们好。”刘鑫武微笑和几名编辑握过手,很快有一个戴眼镜的编辑挤过来。
“都让让。”
戴眼镜编辑走到刘鑫武面前,伸出两只手和刘鑫武握了握,“鑫武同志,是过来看稿子的是吧,您先请坐。”
“哎,不麻烦,不多打扰你们,看你们工作都挺忙的,我看看稿子就走。”
“谈不上打扰,您来了我们都高兴。”对方笑了笑,给刘鑫武、马建、高行健分别倒一杯水,“没想到您对江弦同志这篇稿子这么感兴趣,发表前就已经迫不及待的要看看了,我们还以为您和他关系不好呢。”
“呃”
刘鑫武正无语间,对方又开口:
“不过江弦同志这篇写的真不错,真是不错,儿童文学能写到他这个水平,国内恐怕他也是独一份了,稿子我们正做校对工作呢,我给你取一份过来。”
见对方也对江弦这份稿子充满赞誉之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