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作家超了去,那这论资排辈的文坛可不就乱了套了?
因此不仅得捧,还得大捧特捧,请一群评论家对着这篇掏空心思的研究,必须从这字里行间研究出些花儿来才行。
想到这里,刘鑫武冷笑一声。
“小马,你还年轻,趋炎附势的事情还是少作,巴金先生说过,我们应该说真话,我们更应该主张说真话,问你什么,你就有什么说什么,不用跟我们打马虎眼,这点不好。”
马建一听这话都懵了。
“打马虎眼?您.您是说这篇?没有啊,我说的确实是心里想的。”
“唉。”
刘鑫武痛心疾首的摇摇头,看着马建这模样,为当下文坛的年轻人感到惋惜。
今后的年轻文人都是这样,以后这文坛得是什么风气?
像是马原那样有独立个性的还是太少!
高行健也听出了刘鑫武话里的意思,猜到了刘鑫武心中所想,但他看着马建的反应,觉得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小马,那还在你那里么?”
“《小王子》?”
“对。”
“在,我今天特地带过来的。”
马建从包里取出一份稿子,上面歪歪扭扭写了《小王子》三个字,刘鑫武认识江弦的字体,他知道江弦写得一手很漂亮的字,他的字亦是非常有名气,看字体的话,这份稿子应该不是原稿,而是由其他人抄写而成的一份抄写稿。
这事儿在这会儿的文坛也很常见,稿子发表前靠着抄写在圈子中间来回流传,当然了,这年代人也都比较有素质有本分,没人会干“刨活儿”的事儿。
说白了还是商业化程度不够。
要是后世,出版商哪管你这那,先发了把钱赚到手再说。
但是现在就不行,你这么干,别人都看不起你,圈子里能把你骂臭了。
“我看看。”
高行健翻开稿子,看到写在最前面的献语,看到江弦将这篇献给自己的女儿,高行健一时也忍不住为他的这份父爱而感动。
再看到那句“所有的大人曾经都是孩子,但他们之中只有少数人记得这一点。”
“说的真好。”
高行健忍不住称赞了一句,他一下儿就想起国外大名鼎鼎的“披头士”成员约翰.列侬说过的一句话:
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时,生活已离我们而去,但希望你能永远记得心底那个脸上永远挂着开心的小孩儿!
约翰.列侬是英国男歌手、音乐家,也是诗人、社会活动家。
他这话和江弦这话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相比之下,还是江弦这句话说的更好:
“所有的大人曾经都是孩子,但他们之中只有少数人记得这一点。”
是啊,谁曾经不是小孩呢,但可惜只有很少数的人现在仍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