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后面的事儿嘛。”
“明白明白。”
郑小龙听了江弦这句话,一下子放松很多。
几十万的事儿他没办法轻易做主,要是几万块,那还是可以商量一下的。
而且江弦现在同意他们“电视艺术中心”先买两三集试播,那郑小龙还是挺心动的。
看看反馈嘛。
反馈不行,合作就此中止,投入成本也不算大。
反馈如果还不错,那也能拿着收视情况和江弦接着谈价儿。
毕竟按江弦现在的说法,现在就是把电视剧当作商品,是在和他们央视谈生意。
“江兄.啊不,主任,江主任。”
葛尤笑嘻嘻的凑上来,“真让我演李冬宝?”
“怎么?”
江弦斜他一眼,“不敢演?”
“不会。”
葛尤哗啦啦摆摆手,“敢,只要您让我上,那我就太敢演了。”
“那不得了。”
江弦没空跟他废话。
葛尤塑造的李冬宝这个形象,比戈玲还经典,葛尤人又不赖,该用还是接着再用。
“最后再确认一遍。”
江弦坐到办公室里头,朱虹给他递过来一份名单:
“导演,赵宝刚。”
“摄像,张艺谋。”
“李冬宝,葛尤。”
“戈玲,刘蓓。”
“余德利,侯耀华。”
“刘书友,张瞳。”
“牛大姐,童正维。”
“陈主编,吕齐。”
“.”
这基本就是《编辑部的故事》主创名单了。
江弦之前和郑小龙说赵宝刚不行,不过郑小龙还是把赵宝刚塞了过来,已经定好的导演,总不能这个时候不用,更何况赵宝刚最近一直在琢磨《编辑部的故事》戏份。
而江弦当然也没他口中说的那么不看好赵宝刚。
《渴望》、《过把瘾》、《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像雾像雨又像风》.还有《奋斗》。
拍了那么多经典大剧,这位导演的实力还用质疑?
郑小龙非要塞过来,那他收下就好了。
他没扛摄像机的经验,张艺谋有啊,他俩一个掌舵,一个掌镜,这配置江弦完全放心。
至于演员名单里头,这也都是老戏骨了,都是话剧演员出身,童正维是上海话剧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