吧?”
“是啊,好多年了都。”
朱琳一边说着,一边给江弦介绍,“老同学,当时都在北影业余表演班学习过。”
“啊?噢。”
江弦很快反应过来。
光记着赵宝刚是导演了,忘了这厮在导演之前的身份。
他其实是演员!
赵宝刚是工人出身,16岁就当了翻砂工,不过在沉重的劳动之余,他还是个“文艺积极分子,没事儿就去学话剧、去工人文化宫练美声,年年都参加厂里的文艺汇演。
后来北影的业余表演班招人,赵宝刚就考上了,和张光北、李诚儒、朱琳他们成了同学,也从工人成了一名演员。
“你演的那《红楼梦》我都看了。”
赵宝刚说,“我们全家都看了,都说你那角色演的好,哎呦,你说你,现在发展的可真好,塑造了那么多的经典角色出来。”
“哎呀,老赵你太客气了,我就是运气好一点,都是老同学,别说这个。”
“唉,我跟您不一样。”
赵宝刚叹一口气,“你们来这表演班,其实本质上是来‘镀金’的,是来补充专业文化的,我呢?是靠着进了这个班,这才有机会踏上表演道路的起点。
也不是说,上了业余表演班就能成事,但重要的是让我们入了表演的门。
记得当时我们一毕业,李苒苒那些老师就给我们介绍一些导演、推荐到一些组里了。
你说要是不上那个班,不认识那些老师,这些老师也不会给你推荐,就靠我自己到社会上游荡,哪能接着戏。”
“唉,这些事儿.”
“咱们时间紧张,朱琳老师、宝刚同志,我还是先给介绍一下吧。”
郑小龙一脸歉意的打断俩人的叙旧,“咱们这部《编辑部的故事》,导演是咱们艺术中心的主任鲁晓威同志。
不过鲁晓威同志呢,手里还忙着一部戏,也是咱们中心的,叫《便衣警察》,分身乏术。
他就推荐宝刚同志过来暂时替他担任导演,导演呢还是鲁晓威同志,赵宝刚同志是‘导播’。”
“哦,好好好。”
“您别不放心,宝刚同志呢嗯?”郑小龙说到一半愣住。
他还有些担心,江弦会不放心赵宝刚的执导水准,毕竟这是个半道出家的野路子,比不上正经导演。
所以郑小龙已经提前准备好了说辞,如果江弦有情绪,他就把中心人员紧缺,没有好导演的情况和江弦讲明白,寻求他的理解。
但让他意外的是,江弦丝毫没有在这件事上在意。
太诡异了!
郑小龙还没来得及仔细琢磨一下这件事,就听到江弦的催促。
“小龙,时间紧张,咱们开始吧。”
“哎,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