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了。”青年作家转身和于观热情地握手,“灯不拨不明,您这一席话真使人豁然开朗。”
“不客气,我们公司的宗旨就是帮助像您这样素有大志却无计可施的人。”
看了会儿脑海这部中篇《顽主》,江弦揉了揉眉心。
早该想到的。
三个京城青年于观、马青、杨重一块儿开了一家以“替人排忧、替人解难、替人受过”为宗旨的“三T”公司。
这可不就是【京城青年】和【代替】吗?
顽主不是啥好词儿。
和老炮儿一样,这都是老京城话里的说法。六七十年代的词儿。
老炮儿原来是叫老泡儿,大概就是市里那些闲散无业青年,青春年纪,家庭经济条件不好,自己文化程度不高,整天泡在家里,不去工作,所以叫老泡儿。
后来这群人让收拾了,再往后就改了个词儿,统一叫待业青年了。
老泡儿因为没有书面写过,民间传着传着就成了老炮儿。
至于顽主呢,和老炮儿类似,最早叫的是玩儿主,意思就是会玩的主。
一般说的就是一些个像是遛鸟、钓鱼这些非正规职业领域有特长,且社会经验丰富的人。
这些人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但未必不学无术。
人家是真的把玩当成了正经事,必须得玩儿出花样,玩儿出境界。
这里要区别一下:
顽主和流氓、混混是不一样的。
普通的流氓和混混没资格被叫成顽主。
就比如《血色浪漫》那里面的钟跃民。
钟跃民长于机关大院,混过街,刷过夜,插过队,当过兵,摊过煎饼,进过局,还谈过好几个女朋友。
他为人仗义,江湖性情,自称是顽主,其实不算,他更符合“混混”形象。
总而言之,顽主大概一共这么几个特点:
第一,把玩乐当主业,追求花样,渴望在玩儿上有成就;
第二,自己不务正业,但未必不学无术;
第三,讲究江湖规矩;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顽主大多出身于家境优越的家庭。
在后世,可能大伙都已经习惯这样的人物了,不觉得有什么稀奇,且这种人大多都投身短视频行业,成了视频博主。
但在现在,全社会都努力“奋斗”的时代,这样儿的人物就特稀奇。
而这篇《顽主》,原本出自王硕之手的,讲的就是这么一群正宗“顽儿主”的故事。
后世冯晓刚拍过部电影叫《甲方乙方》,还有部电影叫《私人订制》,就是“哪个干部经不起这样的诱惑”那个。
两部电影讲的都是替他人圆梦。
《顽主》就是这两部电影的祖宗,概念上如出一辙,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