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
如今一群名笔连电视剧题材都还没确定下来,仍在激烈讨论。
“我们觉着是写京城生活,这个大伙儿印象都比较深刻。”王硕给江弦透露,“但是呢,余华、冯骥才、刘震云还有几个人又不是京城长大的,冯骥才还好,都在京城生活过,还算是熟悉,天津离得也不远,刘震云也还行,这些年一直都在京城,主要是余华,他都不熟悉京城生活。”
“我可以写尽量没有京城生活的一部分。”
余华不想拖后腿,“或者我就干脆不参与了。”
“怎么可能没有京城生活呢,生活嘛,方方面面的细节,这些东西不可能避开,避开就没那味儿了,东西就不正宗了。”
“那怎么着,我退出?”
“.”
作家都是有个性的群体,一起工作当然不会照顾别人,眼见着小团队起了纠纷,江弦这个领导赶紧站出来从中协调。
“行了,都别说了。”
“这样吧,我给你们提个主意。”
一听江弦要提个主意,刚才还纠结余华问题的众人,目光一下子都朝他看过来。
“怎么说?”
“什么说法啊?”
江弦喝一口水,沉声道:“你们现在的想法,无非就是找一个大伙都擅长、都经历过、都熟悉的领域,对吧?”
“是啊。”其他人异口同声。
“那有一个事情,我看你们谁都不会觉得陌生啊,怎么都没想到呢?”
“什么事儿?”众人都是一脸疑惑看向江弦。
“你们都写过稿子,都给刊物投过稿子吧?”
江弦点一支烟,不待众人回过味来,紧接着道:“你们之中很多人,或者说所有人,也都有过在刊物里担当编辑的经验,这些刊物或大或小,或许算不上名刊,但这方面的经历肯定都有吧。”
一语点破梦中人。
刘震云夹在手指上的香烟微微颤抖,“您是说写编辑部?”
“对了。”
江弦接着提醒,“我们‘海马影视创作中心’现在刚成立,恐怕上面批的经费也不足以拍摄什么制作成本高的大作品,最好是拍一些场景简单的电视。
我在国外看过一种电视剧,一个固定的主演阵容,一条或多条故事线,围绕着一个或几个固定场景进行。
老外管这种电视叫情景喜剧,是从戏剧演化过来的,这种戏剧一般是室内戏,不用外景,一个人、几个人,在一个小戏园子里演,很多人坐那儿看,边看边笑,边看边演边笑,后来发明了电视,把笑声作为后期添上去,观摩笑声。
这种形式的电视剧,制作成本比较低。
我觉得我们就可以借鉴过来,拍一个‘编辑部’里的故事,在编辑部这个我们最熟悉的场景里做‘道场’,主演就是几名编辑,让他们之间碰撞出一些让人哭笑不得又发人深省的故事。”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